《手上的皮肤》教学反思
《手上的皮肤》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本文结构特点,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方以,而是先抓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教学,不拘一格。尤其在引导学生总述段时,适时板书:“用途多,学问多”这六个关键字,让学生围绕这一重点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手有哪些用途?”等,这样,很自然地将知识点和重点迁移过渡到文章中间的分述部分,让学生从中体会手的用途,从而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二、“教”与“学”的关系把握得好,“扶”“放”得体。 在完成首、尾段的学习,又指导学生学习了每二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一读,二找中心句,三动笔画用途、特点,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扶”得好。接着放手让学生按照以上方法,以小组合作、同桌互助、独自探究的方法分别学习其余分述段。这一设计,准确把握了“教”与“学”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整齐划一式”,摒弃了繁锁的逐段分析、讲解,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因为我知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积极地学习,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而服务,使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
三、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这一特点。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我始终抓住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进行教学,如:引导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段;教给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讲清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如:本文涉及到的:数字说明、对比说明、比喻说明等。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为学生今后学习写说明文奠定了基础。
四、适时拓展,强化主旨。 在全文学习即将结束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与“手”有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非常之必要: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手的奇妙,进一步体会到手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珍爱自己手。这个环节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强化作用。
五、板书设计精炼、巧妙。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只用了20余字,就把文章的重点突显出来了,而且做到了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再配以形象的手的简笔画,更是生动、有趣。
另外,课后开放型作业的设计,是把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延伸到了课外,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布置了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父母(或老师)的手,写一篇文章。这一设计,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体现了“大语文” 教学观,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