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的日志

李磊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浅谈新形势下校长的管理策略

李磊
更新于: 2017年3月30日 08:43


 

 

摘要:

    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主要是“学校管理”,他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作支撑,需要意识到学校变革的方向,需要将学校的发展、新型学校的创建,视为管理的目标追求,不断实现学校教育的最大价值。这样的实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只有在这样不断的研究性实践中,才可能生成新型的学校与新型的校长,才可能实现校长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校长;学校发展;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冲击着每一所中小学校,它将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与发展,对学校、校长及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观念发生变革,校长的角色定位也要随之转换,并要求校长在管理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落实,而学校是最终的载体也是最好的场所,这其中的许多工作必须由学校校长组织、实施,校长应该是新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校长也会在认识上产生这样的误区。首先,缺乏责任意识。因为长期以来受课程集中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校长认为课程改革应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不是学校应该过问的。第二,实践意识淡薄。即使一些校长清楚其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但是由于教育经费、升学压力等问题,使他们往往不敢轻易去实践或没有精力来关注这一工作。事实上,校长所发挥的强有力的领导,是决定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研究校长在学校层面课程改革中的角色、领导力的建立及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长应树立学校管理新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相接轨

    由于学校的价值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校长务必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转变管理旧观念,树立现代学校管理观,以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创造性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教育性管理——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因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永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在管理教师时必须树立以下新理念:

1信任教师,知人善任。

第一,营造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平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第四,全方位谋求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校长立身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

A.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教师应具备相当广泛的专业知识,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能主动地改革教育。

B.教师本身是持续发展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  教师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与教师的成长并进。只有当教师个体的专业生活产生根本的转换,学校教育改革才能实现。

C.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凸显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其成败关键都在于教师,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校长应该认识到:学校已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促进教师发展是校长的重要职责。校长要树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搭建平台,以满足教师发展的多种需求。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应该做到:首先,关爱教师,做好向导。人们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校长应该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程师,是塑造教师灵魂的关键者。如何教育引导教师抵制诱惑,洁身自好,以德为首,忠诚事业,关爱学生,开拓进取,塑造师表崭新形象,是校长必须为之思考和探索的大问题。其次,深入课堂,做好教师。校长也是教师,且是影响教师的教师。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校长应该首先当个好教师。热爱课堂,深入课堂,优化课堂;研究教学、实践教学、指挥教学。再次,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教科研。以教科研为先导,向教科研要质量,靠教科研求发展,是学校的立教之本。教科研是校长治校、兴校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校长的参与教科研,根本的意义在于激活教师的科研冲动,使教师成为教科研的能手和强将。最后,做好管理,凝心聚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的校长帮助教师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校长应经常审视自己的工作,对做过的工作能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重民主氛围的营造,做好与领导班子、教师、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等等的合作。只有充分发挥各人、各单位的力量,才能形成学校发展的聚合力。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及人文关怀是校长必修课。

2、无情决策,有情操作。

   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用人上的“晕轮”效应。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以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标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工作分担情况、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考核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发展性管理——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术型管理倚重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学术型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1、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开发探究型课程。学校探究型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应充分尊重和满足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要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整,教育哲学的统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何统整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系统,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

2、实施科研兴校策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校长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校长首要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校长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校长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3、创建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校长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扬学校特色。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校长要把自己的学校作为研究性实践的基地。

首先校长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学校,研究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研究学校在区域性教育中的位置及学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要研究自己学校现在面对的问题、困难、积淀下来的优势。  其次是科学的规划设计学校。校长是规划学校蓝图的设计师。作为设计师的校长,其设计将是对全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过程,在学校发展的基本理念、远景规划中体现学校的个性特征,打造学校的办学品牌。要做到这一点,每位校长要就为开发学校的特色而进行各种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校长要对学校进行宏观上的调查研究。校长要用心观察自己的学校,把学校现状调查清楚,对学校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研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还要分析当代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到底向学校提出了哪些挑战,又为学校提供了什么资源,产生了什么新的需求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特色,才能让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特色。实践、反思与重建,是学校依照规划设计具体地组织实施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创造性,能体现校长能否集聚、开发、不断生成学校发展的资源与力量,能否在学校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不断调控、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层次、深化学校各项改革。在实践的过程中,校长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与重建。因为,反思是一种个体发展的保障。只有当校长能自觉主动地反思时,学校管理实践才具有提升“人”的价值。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的层次才得到真实的提升。只有当教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和决策的时候,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因此,校长的成长需要读书,需要进修,需要听报告,需要外出考察,需要交流。是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读书、考察;是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校长的研究、改革;是学校发展与校长发展的共同目标,需要校长进入一种研究性的学校管理实践之中。

二、新课改呼唤校长扮演新角色

   新课程能否真正进入学校,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以及能否进行积极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如何让教师理解、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如何使学校的各方面管理协调高效,使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所有这一切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但是,作为校长必须身先士卒,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1、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长期以来,课程改革大都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专家主导,采取由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校长总是承担着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在课程方面的主动权很小。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到每所学校,责任到每位校长。因此,校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自觉领悟新理念,掌握新标准,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修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学校全员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2、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落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互动变革,是当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的首要任务。由于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在互动变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校长应在明确师生互动变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课改实验研究,以研促改。

3、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课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将要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校长应当做好新课改的组织工作。首先,要积极领悟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根据本校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标准,感悟新理念,开好新课程。其次,要深入课改第一线,科学高效地组织指挥全校的课改工作,到师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组织课改的主动权。

4、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协调者。课改是一项牵动学校全员和家长的工作,校长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的合力效应,以保证所有的力量都为课改的顺利实施服务。首先是学校内部目标任务、职权、利益的协调,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相互协作、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其次是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校长要注意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加强学校与校外各种力量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学生家长在课改中的积极性,努力为学校课改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校长应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学校存在的价值,认识学校的核心意义,把学校建设成为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的现代型学校。因此,作为一名现代校长,要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直面校情,抓住机遇,精心描绘学校发展蓝图,成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6、校长应积极参加个性化培训,促进校长的自我成长。首先个性化培训有利于校长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校长的专业知识是其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校长除了要储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应对错综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和教育变革。其次,个性化培训有利于校长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在培训中,校长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次,个性化培训有利于校长彰显自身的特色管理。校长的管理能力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自我价值取向等心理因素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校长的个性化心理特征一旦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学校环境,他的特色管理水平将会得到彰显。经过培训的校长,能够具有独立的职业个性,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管理风格,时时、处处、事事“走自己的路”,突现自身的特色管理。

三、新课改要求校长掌握管理新策略

   新课程方案只有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变成现实。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领导艺术,掌握管理新策略。

   1、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时下,“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广大校长的共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按规律办事。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2、发现优点,并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3、激励师生,并让他们学会算我激励。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通过激励,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应该是激励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具体地说,应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努力:(1)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2)满足师生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3)在激励的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关注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为新课改铺路搭桥,并积极投身到新课改改革之中,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