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萍的日志

李莉萍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低年级朗读教学

李莉萍
更新于: 2017年4月5日 14:35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以这样说,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不读就不是语文教学。它在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思维和扩大知识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但现在实际情况是许多小学生由于缺乏朗读训练,致使腔调呆板、乏味,缺乏情感,平淡如水,让人听而生厌。长期下去,不仅影响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造成对课文的理解力越来越差。因此,我要在此大声疾呼:朗读训练应该从一年级抓起。

一、要让低年级学生敢读

 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喜欢嬉戏,玩耍,单纯的背诵很难让儿童接受。因此,朗读也必须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传悄悄话等形式。朗读时不时地给孩子竖起大拇指,给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给读得好的小组亮小红旗等等。这样,孩子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信心十足。除此之外,教师积极大胆地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抢椅子”、“抽卡片”、“摸彩”、“奇妙口袋”等儿童喜爱的游戏编入到朗读活动中,让儿童节边玩边背,在乐中学,乐中背,使朗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营造一种朗读氛围,唤起学生心中朗读的激情,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消除了胆怯的心,都敢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再潜移默化地把一些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传授给学生,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便形成了习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能力。

二、     课开始师领读,确定朗读基调。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知识经验,当他们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时,经常会一字一顿感地读或唱读,语气更是难以把握,模仿学习便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些特点,教师的领读尤为重要,是教师范读到学生自读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一篇课文,根据其的思想感情,是昂扬、振奋的,欢快的,还是平静的,低沉的,伤心的,或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低年级学生较难把握。如果教师在课开始时适当地给予领读,便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基调。如第一册的语文百花园七的第三题“读一读”《雪地里的小画家》,首句是“下雪啦,下雪啦!”轻声“啦”要读长,读出下雪时高兴兴奋的感情。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前三个分句要渐次读快,第四句要读得慢些,显得高兴、喜悦,犹如重大发现,细数家珍。“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则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表达出对自然、对小动物的夸赞。末尾要读出儿童情趣。“(咦)青蛙为啥没参加?(哦)它在洞里睡着啦。”尽管文中没有“咦,哦”两个语气词,但在领读中要读出这个语势,这个情态。这样,学生通过两三遍领读就把握住了全文天真、活泼、充满童趣的朗读基调。

三、利用多媒体图象指导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如教学挂图右制作课件)。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绿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并配以柔和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春景中,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美的初步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播放多彩的图画让学生通过观察谈谈自己眼中春天的颜色,并通过手中的笔来描绘出美丽的春景图。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的指导难点。朗读前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一个瓶身高,瓶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不多,继而体会到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学生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四、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低年级课文内容较浅湿,教学时应减少分析;引导学生读中所悟。具体如何操作呢?我认为: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读好”的训练,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揣摩词句,品析语言文字,就能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寓言深隐文中,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练习朗读狐狸的话为切入口,组织学生边朗读边体验;边思考,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在读初读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导的:第一步;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狐狸的话。第二步;分小组交流:轮流读狐狸的话,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取长补短。第三步;汇报朗读;要求每个汇报的同学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细细品析语言文字。同时;还动员其他同学参与评议。这样不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这一次次的积极地朗读与评读,学生自行探索,互相交流,慢慢加深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同时,也发展了语言和思维,学会一种自能读书的本领。

五、采取形式活泼,富有童趣的朗读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他们的任何活动都最好带点游戏的色彩,形式最好经常变化。经常性的一成不变的集体朗读,一方面形成不正常的居里点拍状态,更有可能使学生失去朗读、表现兴趣。所以,引导他们朗读也应该采取富有童趣,活泼多样的形式。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此不疲。                                                  

1、          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让学生归纳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蛮不讲理、凶残;小羊——温和善良、可怜。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两个人的话应用什么语气和语调,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个兴趣盎然,收到很好的效果。

2、配乐朗诵

选择与课文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创造一个美妙的气氛,可以引导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文笔优美的课文。

3、以课本剧的形式指导朗读

首先,将一篇童话改短剧,让学生带着头饰或面具,一边表演一边朗诵,也可以让几个学生表演哑剧,其他学生配音。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比如在教学《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去扮演老鹰及小鹰,结合课文加上自己的动作,边演边读,以演促读,还可为孩子佩带老鹰、小鹰的相关头饰,孩子会在表演中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4、要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朗读。

 一年级的时候,我让学生听我是如何去评价小朋友的朗读,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我让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样去评评别的小朋友。现在,班内许多小朋友都能评价别人的朗读,并且评得还是蛮有道理的。这说明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技巧。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意朗读的形式和方法。充满“情感”的朗读,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主流。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