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雪丽的日志

郝雪丽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变化的量》反思

郝雪丽
更新于: 2017年4月8日 06:31

教学案例《变化的量》

民三小学  郝雪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教材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内容的设计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如可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也可以自己创设新的情境。总之,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互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辨别哪些相关联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样表示?哪些不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这些都是变化的量,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4、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4)小结:用语言表达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2、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让学生举出一些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圆的周长与直径。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请在生活中赵这样的例子。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这样的两个量

叫相关联的量。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专门设计的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通过学生观察,找出两种相关联的两种量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相关量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表述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关系时,让学生根据问题来寻找、组织、归纳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共同获取知识。在寻找生活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小组中各个学生的知识水平、表达能力都有所不同,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从你帮我,我帮你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从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同伴身上闪光点的影响,从而会更加激励自己。有的学生也会在整个过程中找回属于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合作。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给学生属于他们的课堂,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主的获取知识,找回学习数学的自信。把数学课堂建立在生活化情境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中健康成长。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