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边教育现状的冷思考——我的“巴学园”在哪里 ——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记得十年前我们学校曾掀起一股热潮:向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十年后再读《窗边的小豆豆》,我思考:谁最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尤其是身处落后偏远农村学校的我们!
初读《窗边的小豆豆》,曾很喜欢文中童真幼稚的小豆豆;后来在教学中看到我们教室里比比皆是的厌学孩子,又很敬服那位睿智的小林校长;直至今日,想想植根脑海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仍是小林校长那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期冀的教育理想——关爱人性,尊重学生……一种真正的“教育的应然模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教育,反思我的教育离“巴学园”还有多远。
我和同事们一直冥思苦想,也都在努力实践:如何让孩子更爱学习,但出发点几乎都是“学校、教室、教师、方法”,只把学生当成了“物”。我们就如寓言《束氏畜猫》中的束氏,学生如狸狌,由于被束氏娇惯、溺爱而得不到锻炼,渐渐失去了捕鼠的本性,我们的学生不也正是在我们的绞尽脑汁下渐渐被抹杀了天性!我们的自以为是已忽略了学生,尤其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的小学生的需要。他们不需要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的教室;不需要精密的教学仪器、高端实验室;不需要口吐莲花、绞尽脑汁把布偶耍活的“优秀”教师;更不需要色彩缤纷的、教条式的课本。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简单地能让他们过家家的别样的废弃的“电车”;需要的仅仅是大自然中丑的、美的、活生生的实物;需要的仅仅是在他想说时认真倾听、适时赞许,他想做事时——哪怕掏厕所也能泰然处之,只告诉他怎样做然后离开的理解者;更需要的是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孩子的人性尽情展现并得到发挥,才能激发他无限的求知欲,这是小林校长的伟大教育,他带给学生的永远是好奇探险者收获的惊喜。
而我们呢?身边有蛐唱鸡鸣的田野,有摇曳生姿的野花,有遍地丝绒般的草地,有流水淙淙的小河……
可悲的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为了追求成绩,竟以爱的名义把孩子关在了斑斓的院墙内,当孩子们用已有些呆滞的目光仰望着“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们这些孩子们心中的巨人啊,如何让他们跳得更高,走得更远?关在“文明监狱”里的孩童们,狭小的天地使他们过早过上了“上学、回家,上课、写作业”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机械死板的课堂教出了大批厌学的学生,他们在学校、家庭的双重枷锁下,失去了自我体验、欣赏风景的乐趣,求知的小火苗就这样被扑灭了,他们大多数疲累不堪,厌学不已,面对我们这样的农村教育现状,我困惑、苦恼,甚至想化身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学生需要什么我就变什么,只要他爱上学习!!
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被绑架”,使自然物语被麻木的外衣阻隔,更不希望我们农村的现代教育,被“伤害事件”捆缚了手脚,被各种考试吞噬了灵魂,被魔咒封印了教育的理性与灵动,我要在自己干瘪了躯壳前,让枯涸了的一代代孩子的心灵重新小溪潺潺。我的学生们应该充满生命的激情!我知道,我国的教育意图在我们这些小学校被歪曲了,虽然我无法让学生“一天从最喜欢的课开始”,但我可以“从我改变”。我向校长提出“四季沐歌”计划,希望每个季节能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春踏青、夏野炊、秋寻果、冬赏雪”,我们开明的校长竟愿和我一起承担责任,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条“心灵放逐”的希望之路。于是我和孩子们带着希翼与责任、关爱与互助徜徉在自然的怀抱,同花儿亲吻、伴小鸟歌唱、陪蚂蚁说话、看河水西流。此时我们是自然的孩子,把学到的知识拿来认识最敬爱的母亲,无私的母爱又给我们带回来无穷的宝藏和力量,于是,我的学生“生物成绩”第一,“地理成绩”最好,其他学科科科优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尽最大所能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与尊重,他们带着大自然的期望,贪婪的求知、愉快地生活,幸福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我以那个“少了牙齿、说话漏风”的小林校长为楷模,在教学中克己、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的花期,用青春成就了一个个孩子的人生。在教育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眼睛发现世界的美,用耳朵欣赏灵动的音乐,用心灵感悟人生的真与善……”我要成为人性的救世主、理想的传播者,让孩子如初春的万物,以最“真我”的形态茁壮成长,让他们的世界有阳光雨露滋润,有花鸟虫鱼相伴!
“欲上青天览明月”,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对月亮心向往之;千百年后,我们已“登月览地球”。只要努力,再遥远的理想也能实现。我相信:我身边的巴学园即在眼前!
- 所有评论(1)
-
杨艳多读书,读好书,终身受益。2017-04-14 07: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