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帮助幼儿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科学教育很多知识对幼儿来说是抽象、深奥和枯燥的,难以引起幼儿兴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科学教育,可以融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为一体,以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画、声音的配合为幼儿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认识我的身体》科学主题,教师进行了“食物的旅行”的活动设计,以幼儿当天的午点圣女果为例,把人体的消化系统比喻为“公交线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就是“公交站”,教师提前录制了“报站”的声音,报站的同时介绍该“站点”的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和幼儿一起完成了圣女果在幼儿体内的快乐“旅行”,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参与兴趣,也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了有关人体的消化器官的知识。
二、再现事物发展过程,激发幼儿的观察情趣
有的幼儿科学活动不能够通过一次科学实验得出结论,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则可以将多次试验过程再现,实现完整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大自然不易察觉或变化的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幼儿面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短短的科学活动中清晰地呈现出来,激发幼儿的观察情趣,加强认知。
例如《雨从哪里来》科学主题,教师收集素材,制作了相应的FLASH动画,利用动画情景,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幼儿讲述了雨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故事情境中理解了“雨”这一自然现象的由来和作用。
再如《植物怎么长大的》科学活动主题,由于植物从发芽到长达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几年时间,不可能让幼儿通过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完整的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播放植物厂长的影视素材,《人与自然》等许多科普视频中都有这样的素材,可以剪辑使用,让幼儿很快就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播种植物长的比较快的花草种子,然后用摄像机或照相机将植物发展的过程拍摄下来,并将这些拍摄的材料整理编辑,制作成一个有顺序的图片集或者动态影片,再播放给幼儿观看,这样的过程再现,让幼儿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很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植物的演变过程有个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成起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帮助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欲望
幼儿对于新鲜事物都很好奇,他们喜欢通过摸-摸、问一问、玩一玩来认识新鲜事物,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动手动脑探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的时候,幼儿认识了一些常见的花卉。而对于-些比较罕见的花卉,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认识并说出这些花卉的名字,还把花进行“解剖”,让幼儿更加清晰地认识花的结构,并进一步引出“花儿为什么会凋谢”、“怎样才能让花保鲜时间更长”等相关问题,教师再利用幼儿的这些生成性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大胆猜测,查询资料,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了幼儿探究问题的欲望,并基于这些欲望有效的完成了活动的引导,让孩子们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