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北的日志

张冠北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育的反思

张冠北
更新于: 2017年4月14日 09:38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绑。

        当前,教育工作正面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不是马上去只抓他的成绩提高,而是要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

       就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这样,你若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老师一开始就不去谈论她的成绩,让她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的让其与同伴一起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其投入的班级体的各项活动中。这样一来,她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这就为转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老师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老师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老师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老师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3、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的深入,老师们将更多自主的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老师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老师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他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