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爱丽的日志

安爱丽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安爱丽
更新于: 2017年4月16日 19:06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不应该专教书,而是教书又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而是学习人生之道。 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也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

在《中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

为什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操,

促进学生爱国爱民不盲目崇洋媚外等全面发展的德育任务,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富二代,农民工子弟,单亲家庭,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或多或少的有心理疾病,因此我们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有整体意识,开拓精

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精神面貌方面要自信自强,能承受挫折,战胜危机,有较强的心理调控能

力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本身的认识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

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熏陶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注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几点到班级,我也会按时到班级,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单词,那么我自己首先要板书认真美观。我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表,甚至在教室的墙壁上我用毛笔书写的名言警句:勤学好问,发愤图强,学海无涯等,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

其次,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并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找准时机:在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课堂上老师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时机,适时,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9年级英语提到抗日战争时,我会趁机教育学生,让他们把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再现一下,增强他们爱国情操,抵制日货,不忘历史耻辱,也因此引起学生共鸣。以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引出我国的各地名胜古迹,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开阔眼界。

讲到中外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再例如:我先让学生查资料,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中国的神州载人飞船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强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2008年的奥运会,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学习运动健儿甘于平凡,默默无闻,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精神,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白体育无国界,世界大同的理念.在学习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7,Topic1,这一话题中涉及到为贫困儿童筹钱,捐赠等活动,学习同时,我不时的引导学生:为什么要举办美食节,筹钱给贫困儿童呢?学生纷纷发言:练习动手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关爱他人,帮助贫困学生,献爱心等。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6 Topic1,这一话题是关于骑自行车的优点,学完课文之后,我又问学生:你个人认为为什么要骑自行车呢?他们踊跃发言:节能,低碳生活,对身体好,锻炼意志等,爱自己,爱生活,爱大自然。我把德育渗透到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并且在教学中增强意识,自然渗透,就一定能达到寓“德”于“教”的目的。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

 二)润物细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生长着美好思想萌芽的肥沃田地,德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只有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教育才能受到较好的效果,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只能教诲,不能强迫,只能熏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赢得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英语课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才会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田。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谦虚、有礼貌、互相关心等好品质。所以,在教育7年级学生英语时,每节课前的师生问:Nice to see you , boys and girls!等就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老师在课堂上应经常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如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it down, please.Your answer is right. You are great!Thank you. Sorry, Time is up. Goodbye boys and girls! See you tomorrow!课外,老师也要以身作侧多用这些礼貌用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不断地练习.:

Hi, nice to see you again.Thank you for your help. Excuse me, Id lik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养成使用这些礼貌用语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一些固定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Everyday English这一环节。也就是让大家轮流给同学们读英语习语或谚语,或者他们喜欢的篇章、句子(用英语)。此做法的好处有很多,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德育教育。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值得注意。一句简单的Thank you. excellent, Good / Well 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当然,英语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在于自然的与知识内容于一体,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让英语课堂绽放生命之花。它与我们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外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乳交融。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总之,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实践,研究英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