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生长
伴随着“构建和谐校园”口号的提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从自己实践经验出发,来阐述我对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几点思考。
我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以师生民主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以尊师爱生为情感纽带,以教学相长为交往过程和结果。这不仅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对于教师而言,师生关系首先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的言行能够反射出学生身上的光辉,而不仅仅是将自己拥有的一知半解投射到学生身上去。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学生观
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学生观的确立。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果在头脑中扎根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教师就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他们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就会从他们稚拙的行为中看到明日的辉煌就会千方百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实践,为他们独立性的成长而自豪。
(二)培养良好个性
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国外许多研究也表明,教师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但一旦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就不再有显著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因素,取决于人格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心理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这种魅力最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最易激起学生的亲近感甚至崇拜心理,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的交往。
(三)积极实现角色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学会和掌握更多更新的教学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素养。在要求教师学会质疑、反思、置疑的同时,学会宽容、沟通、赞美,更有益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1.学会宽容
教师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宽容,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宽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独特行为方式宽容,才能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形成独特个性教师对学生情感上宽容,才能从人格上尊重学生,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境,从而拓宽学生的心灵,给予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以饱满高涨的创造激情。
2.学会聆听
想要学会沟通,就要学会聆听。积极聆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聆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教师不仅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是评判,而是教师用自己的话对学生表达的意思进行复述的过程,此过程又称为译意,常用的方式是“你觉得……”“你认为……”等。从技术层面上看,学会聆听应注意以下几点耐心倾听,不时作出积极应答不急于作出价值判断,不作褒贬,不企图改变对方仔细捕捉对方表情。
3.学会赞美
赞美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法。激励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激情。赞美学生关键是学会正确地看待学生。学生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既有缺点也有优点,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当我们以善意的目光从寻找学生的缺点改为寻找学生的优点时,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如何才能学会正确地看待学生呢这里有几点应引起注意:一是着重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过多计较学生的成绩或分数;二是着重看学生是否努力,不过多计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三是着重看学生的进步,不过多计较学生原有的基础;四是着重看学生的特长,不过多计较学生的某些弱势项目五是着重看学生是否有发展潜力,不过多计较学生目前学习是否成功。这样教师就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从而给予更多的赞美、激励和鼓舞。
(四)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的形成,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健康心理以及学生接受与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正可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往往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冲突与矛盾越来越多,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的师生交往和人际关系。因此,教师要注重身心的自我维护,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另一主体,引导学生端正认识,积极参与,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比如其它生物来说,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灵活的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在学校、课堂中的行为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自己作为行为主体实现的,而不是从属于生活。学生有权利参与到决定自己切身利益的一切行为,而不能只当服从的角色。
如果学生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教育的民主和自由才有可能的。当教育不是像往常一样是一种给予或者灌输、一项礼物或者强制的东西,而是采取了自由探索、征服环境和自主创造的方式时,生命的活力就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让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去,把学习变成一种满足自己生命发展需要的活动,是不断地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建设良好的学校氛围
营造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环境氛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教育的环境氛围即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内心因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为它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认识和把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促进良好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它大概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知识文化环境,校园人际环境等几个方面内容。
环境可以改造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营造良好的环境,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是一种持久的德育氛围。对师生必然起到提高文化,陶冶情操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师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建立平等、理解、信任、互爱、互助的和谐统一的关系。这种校园文化环境越合理、越科学、越和谐、越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师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营造家庭良好氛围
家庭作为师生关系一方的学生生活和交往的另一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力支撑。
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新课程的目标暂时还不能接受。因此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不相互补充,互相配合,各尽其职,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不要因为教师批评了孩子,而在孩子面前说教师的不是,要支持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要支持和理解新课程对学生新的评价标准。
师生关系不是一种永久结构,而是一个“生成性”过程,依赖于师生之间己经发生和正在继续发生的相互影响与改变。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基础,同时对学生正确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在这样和谐地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让学生自己健康、和谐地发展。 这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