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的日志

杨睿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初探

杨睿
更新于: 2017年4月25日 14:54

目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教育信息相对滞后,对区角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开展区角活动时,还存在区角活动环境设置形式化,区角活动材料盲目投放,以及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指导欠恰当等问题。个别教师甚至把区角活动简单的理解为角色游戏活动,这样就不能让区角活动发挥其充分的教育价值和效应。
    如何将真正的“自主创新”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在具体操作中创设区角活动环境、确定活动内容、投放活动材料,并正确处理幼儿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实效性
    良好的区角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娱乐的最佳场所,创设这样的环境,最主要的原则是有利于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活动,教师应积极地开动脑筋,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角都“活”起来。
    1.1以孩子需要创设区角环境
    区角活动主要是孩子们的活动场所,那么就应该以孩子们的发展需要作为区角环境创设的前提,老师在拟订活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空间条件、幼儿人数、年龄特点等综合因素。在布置区角环境时,以孩子的平行视野所能及的范围和高度为适合高度,在提供活动材料时考虑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同时教师还应让孩子自己参与活动环境的创设,放手让幼儿自己安排活动空间,与老师、同伴共同讨论布置:区角之间应相对独立,使互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相对安静的区角布置在一起,相对活跃的区角布置在离门口或室外的场所,美劳区由于经常需要玩色用水、抹布等,应设置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等等。活动环境创设好后,还要让每个幼儿明确各个区角环境的创设意图,从而使孩子会更爱惜活动环境,更喜欢区角游戏活动。
    1.2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创设区角环境
    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和主题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角游戏活动关注的是区角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关注和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角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整体,能够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开展。区角活动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动手操作,自己摆弄的特点,把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使孩子在区角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升。
    1.3建立区角活动常规
区角活动多以个别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形式进行,但区角活动决不是放任自由的活动,必须建立一定的活动规则,由教师制定的“标准”规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他律规则,使幼儿处于一种受支配、主体缺失的状态,不利于幼儿对规则的接受和理解。只有让幼儿在认识与理解规则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自定规则并自觉执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规则。(1)自定规则。老师可引导幼儿观察区角环境,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协商。倡议幼儿“自己的规则自己定”,教师在幼儿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加以适时、适度的引导,使幼儿制定的规则更符合实际,便于操作。(2)完善规则。由于幼儿自定的规则可能不够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出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还会影响到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老师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并提醒幼儿关注问题,从而进行再次讨论再次完善,以推动游戏活动的进程,丰富游戏活动的内涵。(3)内化规则。幼儿对自定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比较容易内化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但是规则的内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断地提醒、反复的刺激和强化、持久地坚持和执行可以加快内化的速度。(4)规则提示。当规则建立起来后,为了让幼儿遵守自定的规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区角活动标志牌(卡),让规则成为一种有形的符号、有声的信息,与周围环境创设融为一体,不断地提醒幼儿遵守自己的规则,幼儿则乐意接受,更容易内化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2   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针对性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材料,就可能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材料投放时,要有针对性。
    2.1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小班孩子情绪作用大,爱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小班孩子的材料应该相对单一,一次性提供的材料不能太多,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中班孩子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开始学习自己组织一些游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思维开始萌芽等。总之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眼光和经验去观察理解周围的事物,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相适应的活动材料。
    2.2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
由于早期经验、个性特征以及生理机能等原因,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中的发展也不尽相等。因此我们在提供活动材料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差异,分层提供多种材料,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随时更换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3针对孩子的兴趣愿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愿望产生在不断探索的兴趣活动之中,老师在区角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愿望,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实现愿望的方法,与孩子、家长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多体会成功的喜悦。
    3   区角活动过程教师的指导策略——适度性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在区角主题产生中,老师是发现者、参与者;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是启发者、引导者。在区角幼儿开始和结束评价时教师是组织者,通过与幼儿的讨论,教师来激发幼儿创造性和分享游戏经验带来的快乐,并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以适度指导为主要策略。
    3.1以观察、了解幼儿为主,较低限度的指导行为和介入行为
区角活动的重点是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结果,这个原则实际上也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普遍原则,但对于区角活动这类让幼儿自由操作的活动来说,它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教师在活动中,要突破自我的需要,不要因为太注重活动的结果,而限制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以观察了解为主,避免过多的指导甚至限制。
    3.2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注意指导的隐蔽性
区角活动是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开放型的,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区角,开展游戏活动的场所;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所谓“开放”的意思是说教师要为幼儿设置比较大的自由活动与创造的空间,使幼儿不受成人的限制,不需要按一定的规矩来模仿他人,也不必制造出一批既定的“产品”。只有在这样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兴趣、好奇心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但孩子在这样开放型的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同伴交往、认知能力、技能掌握等,老师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进行处理以求得问题的尽快解决,而是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放手让幼儿自己协商处理,让指导隐含在与幼儿一起的活动之中。
    3.3适度的游戏评价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区角活动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通过评价可以让幼儿体验自己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感受,分享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可以分辨自己或同伴的行为,规范和完善规则意识,促进幼儿个体性发展。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评、他评,老师评价等等。
    总之,区角活动中教师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因为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只有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并使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幼儿才能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