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的日志

陈晓东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一字立骨“析”《 陋室铭》

陈晓东
分类: 教学回眸
更新于: 2017年4月29日 10:27

一字立骨“析”《 陋室铭》

 

特色:聚焦“陋”字,一字立骨,短文长教,浅文深教

 

引入:

有一本书叫做《古文观止》,,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供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是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为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代的精品都已经入选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其他的文章都不用再看了。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其中有一篇仅仅81字的文章就占有了古代优秀散文的一席之地,这就是《陋室铭》。

 

当时人眼中的陋室

 

这篇文章中的陋室是经过刘禹锡的眼睛过滤之后看到的陋室,已经蒙上了一层主观的色彩,你能透过刘禹锡的文字还原世人眼中陋室的真面目吗?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时人这景色真的美么?不美,岂止是不美,实在是很糟!不信你看:苔痕上阶绿——台阶上都长了苔藓,为什么?荒凉,荒僻,人迹罕至。还记得鲁迅笔下冬天的百草园的句子吗?——“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我在那里下雪后捕鸟,刘禹锡的陋室是不是也有一种门可罗雀的感觉?这只能说明一点,陋室之陋在于荒僻。

 

你再看:草绿色入帘青,草外都是草色,窗外都是丛生的荒草啊!除了环境的荒僻,还有什么?如果你深宅大院,窗外会满是荒草吗?这只能说明一点,陋室之“陋”在于狭小。

(在此插叙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主要讲狗官把本应给刘禹锡的三室三厅的大平米换成一室没厅,来佐证陋室之狭小,因篇幅所限,故事省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什么是达官贵人之家?从人际交往这一点来说,那一定是高朋满座,交友如云吧!而此时刘禹锡的屋子中呢?作为被贬之官,知己又有几人?又有几人能与之促膝谈心?我想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那个琵琶女,年长色衰,而门前冷落鞍马稀。

刘禹锡的门前不也是遍生绿苔了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旧时读书人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啊?最主要的就是考取功名,还记得孟郊《登科后》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案牍劳形,让丝竹乱耳,这正是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也是时人眼中成功人士的标志啊!刘禹锡参加王叔文变法时,不正是如此吗?

 

陋室真的很“陋”,可是到了刘禹锡的眼中,到了刘禹锡心里,通过他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却倒感到“陋室不陋”了呢?

 

刘禹锡眼中的陋室

 

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

 

这里的阶和帘,按常理本无情趣可赏,但是在院子中的绿苔竟然悄悄爬到台阶之上,似与人亲,把诗意送到可与之会心的主人面前;隔帘遥望,远处的青草有意将沁人心脾之色门帘之中;陋室与天地融为一体,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陋室生活被诗意化、审美化,被赋予了超远而充实的意义。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高雅)

 

高层次文化的交往,精神的沟通,正是对庸俗人际关系的一种回避。补充资料(贞观十九年,803年,刘禹锡结识柳宗元、韩愈两位鸿儒,经常一起交流学术,切磋诗文,晚年他又与白居易结尾至交,此处可补充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

 

这主要是一种精神的自我愉悦。《宋书·陶潜传》云“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刘禹锡的素琴正取意于此。刘禹锡享受着这种驰骋的生命乐趣。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可以诗意地栖居”。我也想起了王君老师的一句名言:“即使我们的脚下是烂泥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诗言志,散文亦然。同是陋室,为何在刘禹锡的眼中和世人的眼中反差如此之大?

 

我们眼中的刘禹锡

 

根源在于德馨,德馨之人居住的陋室,就如有仙人居住的名山,就如有龙潜游的异水,就如同诸葛亮的草庐,就如同扬子云的亭子。地因人名,刘禹锡之德馨让陋室生香。

 

补充刘禹锡高洁傲岸之个性,讲《游玄都观绝句》《再游玄都观绝句》的故事。

 

古代君子往往为人处世往往遵循两大原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刘禹锡参加王叔文变法是渴望“兼济天下”,失败后他开始用君子的另一条标准来要求自己——独善其身。居室可以简陋,生活可以贫困,但是傲骨不可缺少,生命里的钙质不能流失。无论成败,他的做人本色不改,君子之行不改,这就是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刘禹锡。

 

经由陋室走进生活

 

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商业社会里,你如何看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刘禹锡,我们从《陋室铭》中汲取什么精神的养料?

 

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说套话,说空话,不能满足于学生说要学习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和高洁傲岸。

 

策略:

 

可采用群文阅读,出示杜甫的《十一月四日风月大作》的感情对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思想对比;与苏轼《水调歌头》的境界对比,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板书总结:陋室之陋

          陋室不陋

味刘禹锡之德馨

做不陋之时代人。(才学、个性、思想、情怀)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