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战歌的日志

庞战歌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庞战歌
更新于: 2017年5月3日 09:46

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让每个学生能在课堂发掘自己的潜力,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流研讨,学会小组合作,学会大胆展示,学会向同学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适应学生未来发展,为此,我校在学习借鉴外校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1+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提升——当堂检测”为基本结构框架,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课前预习,学生自学,目标明确。

自主学习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部分依据新课程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把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体会课本的思想内涵。以学案为载体,引领学生能读课本,会读课本,真正变“本”为“本”,自主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学生看书能学会的,老师不用讲,既节约课堂时间,又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让学生享受了自己学会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学生通过看书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本时感到有难度的地方,往往是一节课的重难点,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老师精心编制探究题,让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使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获,乐于所学。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自主学习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速率概念的引入,以举例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过程有快有慢,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第二个问题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表示方法、表达式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大胆展示,提升能力。

探究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时提出的,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最早使用了“探究学习”一词。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真理,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从多方面寻

求答案,解决问题。实际上,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任何事物和所有现象的认识都属于探究的范畴。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调查、实验、搜集与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经过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个人学习问题的前置,学生带着自信,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问题走进课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合作探究部分的主题。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节课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在合作探究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依托工业上的合成氨的反应,给出氮气和氢气的初始量以及氨气的5分钟的浓度,让学生分别用H2  N2 NH3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然后进一步追问:、以上三者数值是否相等? 是否矛盾?  数值大小有何关系?   试计算v(N2): v(H2): v(NH3)= ______________。有何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计算和小组讨论,各小组达成共识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最终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学生学会了速率的计算;第二个问题是速率的比较,给出两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产物的一个气体反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用四种不同的物质来表示,且题中还隐含着陷阱:单位不统一。部分学生在小上一当之后,学会了速率比较的方法,同时提高了解题的警惕性。结论和方法不是老师告诉学生要怎样怎样,而是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有所悟,通过先学会的学生之口教会另一部分小组成员。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和方法不是高不可攀的,是通过努力自己也可以达到的,有种邻居致富对自己的刺激感般的感觉。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理解不到位和不透彻的,老师适时点拨,此时对学生来讲犹如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整个课堂洋溢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创造了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上课,又似学术讨论与交流,在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中创造性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好处很多:

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小组探究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

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形成的知识在大脑中会保持很久甚至终身难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极有帮助。

2.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小组间以合作为主,组与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学生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小组讨论中不是袖手旁观,是适时的引导,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学习”迈进。这样,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当堂检测,小试身手,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学生能把已有的知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或者相关结论,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从学会知识到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离不开及时的巩固和到位的训练。在当堂检测部分,分层次分梯度地设计一定量的课堂练习题,达到知识堂堂清,基础过关,变式应用,挑战自我,提升能力的目的。如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节课设计了七道当堂检测题,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然后主持学生采用指定小组回答和小组抢答等形式逐一解答。由于分组时已经提前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基础的不同,每组成员中都有学习优、中和待优生,容易题特别留给待优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每组都好像一群奔跑的羊,优等生就是那领头的羊,中等生紧跟其后,待优生努力追赶,形成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人人争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不同层次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小小的收获就是小小的快乐,就是小小的成就,小小的快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多多的快乐,小小的收获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就是大大的成就了吗。成功就是认准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前方。

四.学后记录,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升华自我。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是反思型的教师。教师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学案的编写和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不足之处。并不断加以完善,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也应该是反思型的学生,课后及时把自己本

节课未理解的知识,学习中存在的疑惑或者收获及时记录下来。通过课后继续钻研或者请教,消除知识死角,不遗留问题,知识积累扎实了,成功的结果就是必然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