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教学反思
《分扣子》教学反思
《分扣子》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之后安排的。即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经历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为了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在情境中明确任务”“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课一开始,我通过播放两个动画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在情境中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分扣子”,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学生们在这节课中一共经历了三次分扣子的活动,第一次操作让学生明白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次操作让学生们明白两次分扣子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只是分类方法的顺序不同,所以最后的结果都一样。第三次操作则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分类,验证刚才的发现,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都给了学生们充分的思考空间,不仅要让学生们会想、会做,更让他们将思维外化,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增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发现了更多的规律。
分扣子的内容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的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们介绍的分扣子的方法有没有道理,这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之间展开交流,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没有道理,所以新课后我设计了“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培养学生们的反思能力和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最后回到了生活中的分类,让学生们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们对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好玩。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