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
去年,我与好朋友A一起进入一间公司实习,期间我们与该公司的正式员工B和C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原因竟是我与B是摩羯座,而A与C是巨蟹座,根据B和C的看法,觉得大家很有缘,果然摩羯座与巨蟹座很适合当好朋友。平常聊天的时候她们经常会谈到这些星座说,B有时也会问我:“咦,A的性格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啊?星座真的挺准的呀!”
虽然我也经常跟她们说我读心理学的是不相信这些伪心理学的,然后跟她们科普什么是巴纳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等等——来说明为什么她们会觉得这些星座说很准,但还真没什么效果。自从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大众对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界线十分模糊,甚至对心理学有很多误解。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可以描述、解释和控制行为,并有效地预测将要发生的行为。而伪心理学是那些貌似心理学,但没有任何事实根据,试图解释人类行为的各种虚假的、违背科学概念与方法的体系。我认为心理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可证伪性与可重复性。
2、为什么大众对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界线十分模糊?
之前微博上流行一个段子,说的是一起来看看你的专业毕业后都能干些啥,当我看到心理学那里是算命先生的图时,我不禁笑出声来。这显然是个笑话,但一直以来心理学在大众眼中都是比较神秘的学科,一些本与心理学无关的东西如玄学,卜算等都掺杂在心理学科里。相信学习心理学专业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别人问到你的专业时,你说是心理学,他们都会发出惊讶的声音,甚至他们会觉得很神奇也很好奇。
我认为心理学在科学领域中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位置,它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学科,如物理学等等。传统的科学学科有足够充分的理论基础,而且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的物质以及原理,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以及精神世界,因此大众对于心理学的印象大多是神秘的,捉摸不透的。另外,不同于传统科学学科,心理学的分支流派有很多,而且相互之间的理论并不一样,甚至是对立的,这令心理学科没有一个统一的阵线,心理学的理论与传统科学学科不同,它是可能性的问题而且并没有100%的适用性,但伪心理学往往是确定性的理论,给出的答案也是肯定的。
除此之外,大众对心理学的了解主要都是通过媒体,如电影、电视剧、书籍等间接途径。的确大众媒体是个很好的传播途径,而且也能引起大家对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关注,但或许他们对心理学科的认识不足或是需要噱头,需要收视率等等,这些作品会让大众产生错误的印象。记得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们老师几乎都说过,市面上那些所谓很畅销的心理学书籍很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心理学书籍,但这些“伪心理学”书籍却往往比真正科学的心理学书籍要受欢迎得多。
3、如何判别心理学与伪心理学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我们会相信伪心理学。伪心理学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是由于它满足了大众的部分欲望,有市场价值,例如有人希望有东西来帮助Ta走出现在困境或是给予Ta精神寄托,而且人都有窥探癖,内心渴望窥探别人的隐私,也就是说我们都想有看穿别人的能力(所以学心理学的孩纸被人问得最多的肯定是“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能够知道别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做什么,“感觉能够控制环境”这只是一种安全感,你很可能为了获得安全感而盲目的相信各种伪心理学。
其次我们都要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权威专家。想真正的学习了解心理学,要对心理学有个基本的认识,譬如阅读心理学的入门书籍等等,而不是去看那些打着心理学旗号的伪心理学。另外,通过正规科学的渠道去获取知识,例如得到认可的期刊,或是经过同行认证推荐的书籍。现在太多人打着心理学专家的旗号在外授课写书等等,我们不能一味相信,对于任何理论文章我们都要有批判性的精神,即使是刊登在正规期刊上的文章也未必百分百正确。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新资料,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过程。
最后,要时刻记住心理学的可证伪性与可重复性。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一个理论没有可能是错误的,那么它多半是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的,也不属于科学。伪心理学的理论多半是不可证伪的,无论你怎么质疑它都能自圆其说。而可重复性就是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人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伪心理学的理论是不能被重复的,它只是利用巴纳姆效应(越是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描迷他人的情况,就越能让其感到这些描述是准确的)来使大众相信他们的观点。
其实看待心理学与伪心理学是对待科学的态度问题,不要让伪心理学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判断,如“不要和XX座的人谈恋爱”、“X型血的人性格敏感”、“XX座与XX座性格不合”等等,甚至给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若有兴趣的人不妨看一看,这对如何判别心理学与伪心理学有很大的帮助。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