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芹的日志

汪秀芹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书成就名师

汪秀芹
更新于: 2017年5月13日 14:12

已经是第二遍阅读《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这本书了,捧着厚厚的一本书,我在阅读中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名师与书的故事!尤其是在读那些名师们---于永正、吴正宪、程红兵、华应龙、窦桂梅、李镇西、王崧舟、闫学、钟志农、周益民、张云鹰、吴非等的读书故事的时候,内心的愉悦和期盼无以复加。

我在思考,我与名师有多远?

阅读的过程中也曾不断地、无意识地将名师们的所作所为与自己的相对照:他们读过的哪些书我也读了,他们做过的哪些事我也做过(比如看小人书、连环画等)。书中既能窥见名师的成长经历和读书内容,也充分获知他们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与阅读主张,更多的是他们的事迹给予我的心灵共鸣与震撼!对我自己的教学生涯、职业生涯和专业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启发和指导:

在书中,于永正把自己定位于一辈子做个读书人,他说:“读书是教师最大的修炼。”吴正宪自认为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两件事:一是教书,二是读书,她说:“读书让我与孩子的心更近”。程红兵说自己骨子里就是一介书生。华应龙说,学养在阅读中不断丰厚。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所以我们工作很忙。窦桂梅说自己是被阅读改变的教育人生。李镇西这样定位阅读:读出来的真性情。王崧舟定位阅读,诗意的源头。闫学定位阅读:阅读,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遇见。钟志农,从50岁开始做个读书人,他说:“教师不懂心理学,难成教育名家”。周益民,不想长大的孩子王,喜欢儿童文学。不一样的课堂背后是阅读积淀。张云鹰,与书相遇是最大的幸福。“唯有阅读能让浮躁的内心归于理性与宁静,找到生命的依托。生命的长度终归有限,只有靠读书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实现生命价值的高端体验”。吴非,做一个有思想的读书人。批判性阅读。“我始终记得那种虽清苦却有书读的幸福。读书时个人的事,关键靠自觉”。

做一个坐拥书城、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有句话:居高身自远 。华应龙教师说,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爱读书成就华老师独特的个性与气质。 欣赏华老师,我最欣赏他的是那种才气。引据经典,信手拈来,只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讲学生差错时,他联想到了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当乌云被阳光亲吻时,它们就变成了天空的花朵。教育的诗意正大朵大朵绽放。华老师尤爱《老子》,迄今已经读过诠释《老子》的20几个版本。老子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他说:从“慈”里,他觉得就是在教我们怎样做老师。做老师首先要慈悲为怀,当我们把孩子看成是天使时,我们就生活在天堂;当我们把孩子看成是魔鬼时,我们就生活在地狱。”  从老子的“俭”里,华应龙悟到:“老师说话要尽可能少,真正的一节好课,就像是初恋的感觉,就是心里有但是不讲,话说尽了就没意思了。”  从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里,华应龙悟到:“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天地,老师不要抢在学生前面。学生能发现的让学生发现。  华应龙说,有时,老师也要学会“装傻”、“偷懒”。这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买了一本《老子》。

读书、思考、教学、读书……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读书为了求不知,也是听大师教诲,与朋友聊天,见贤思齐,增加底气。” “研究源于阅读,收于实践。”“行动造就本质,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带着对数学文化的一种敬畏之心,我拜读了张齐华老师的《数学教育的文化之旅》,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黄爱华老师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朱永新教授的《理想的教育》……我觉得我们读的书要广,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应该有各个学科方面的,还应该有生活方面的,有一个词:开卷有益。

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中,我深深到感受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沉醉于书,追梦于路,始终如一地去坚持,用自己的执着与勤奋去涂涂青春最亮丽的精神底色,做最好的自己!每一个起承转合,都会风生出五味杂陈的心思,每个点滴的岁月痕迹,汇集在一起,将会成为精彩的成长流年。非常欣赏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做一名爱读书的教师!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