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红的日志

冯翠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阅读”的一天(一)——上午

冯翠红
分类: 我的阅读行程
更新于: 2017年5月14日 21:15


4月14日,于我是完完全全的“阅读”的一天。

上午,参加“丰南区东片阅读改革汇报活动”。

早晨七点,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从学校出发,到大新庄小学参加了“丰南区东片阅读改革汇报活动”,郭秀艳、冯叶、崔巧雨三位老师参加阅读指导课汇报展示,其他人则是观摩学习。我们分头分工,听全了参加展示的十节汇报课,然后再碰到一起分享交流听课的感悟。在交流的时候,我们为全区有计划有步骤整体推进阅读改革的成果而欣喜,整整半天,都裹挟在浓郁的书香世界中。

当然,也发现了目前阅读指导课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这是在省内甚至国内观摩阅读指导课时感觉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以后教学中要试图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凡是读整本的书,似乎就是读封面,读目录,读序言,然后再读老师从书中挑选的文段进行“精”读;精读,不外乎就是赏析书中人物,指导圈点勾画写批注。所以在听课记录本上我记上了三点困惑。1. 课外阅读“课内化”趋势,让老师总也忍不住去教赏析去带着孩子们赏析,如果课外阅读课这么上,那么课内阅读干什么?阅读应该是“得法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2. 在学生阅读之前上的指导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批注赏析能激发阅读兴趣吗?设身处地一下,我小时候不喜欢,如果我现在是学生也不喜欢。想到这儿,我当即调查了旁边的两个孩子。我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你喜欢做批注吗?”——给旁边的一位男生看,并提示他要说实话。这名男生是五年级的学生,叫孙利勇,课堂发言比较踊跃,他用铅笔在我本子上写下了“不喜欢”。我又用眼睛和手势问旁边一直在看着我们的同桌女生,她也用口型和眼睛告诉我“不喜欢”。为了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我在铅笔字下面又写上了“我也不喜欢”几个字,我们三个会心一笑,继续认真听课。3. 课外阅读指导,更主要的是引导督促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些书,阅读指导课,如果过于模式化形式化或上得太牵强的话,有可能会“败坏了孩子们阅读的胃口”,这一条反思我化用了现行部编本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温儒敏教授对于阅读的观点。

我的这几点反思没有否定那些汇报课的意思,那些课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借鉴之处非常非常多。但我习惯上更喜欢在默默地吸收了营养之后发现问题,然后以一种建设的态度去思考下边我们还要怎样去做。所以,在听课的同时我又捕捉了自己脑中那些一闪念的想法,记到了听课本上。1. 阅读指导课到底干什么?我觉得,阅读指导主要有两类,学生阅读前的指导和学生阅读后的指导。学生阅读前的指导目的在于去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也可适当对“怎么读”稍加点拨,但这里的“怎么读”针对的是这一本书独有的特点,而不是大多数书共有的特点。学生阅读后的指导,目的在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片面的或肤浅的认识,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正路引向深入,促进其阅读收获最大化。这样的指导可分别从主题文化价值、语言积累价值和写法借鉴价值上来考虑,对于小学更主要的应该是主题文化价值。2.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让所读浸润沉淀到学生的思维、情感、精神乃至言行中,影响学生的生命走向。只有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于是我想到了几种需要跟学生强调而且需要反复训练的读书方法,比如猜想法,联想想象法,感同身受法等等,要引导在书中读出自己,让他们习惯于阅读时灵魂的在场。3. 课堂上浓郁的书香氛围,教师对书、对读书、对要读的这本书的热爱和兴趣,也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很重要的部分。课堂外在的形式很容易设计和训练,但内在的思想和深度却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用读书写作来积淀。能上出精彩的阅读指导课的教师,必须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

听课之后,所有与会人员又在科技楼二层会议室聆听了丰南区教育局张利民副局长的讲话。张局领大家一起回顾了我们的教学由教知识到教能力再到现在要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转变历程之后,以他听的几节汇报课为例,对学生的阅读和阅读指导课怎么上发表了高屋建瓴的见解。张局多次强调:一定要把阅读课与讲读课分开,学生课本以外的阅读要独立课时,独立师资,独立课程,要真正落实大阅读。同时还捎带提了一下为了落实阅读课教材怎么处理的问题。张局讲话之后,丰南区小学教研室李万岭主任,又对如何落实张局讲话精神作了简单部署。二位领导的讲话令我为之一振,结合领导的指导意见考量,我更加肯定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理念可谓没有落伍,思路也没有走歪。我们要继续坚定地兴致勃勃地做下去。

参加这次阅读改革汇报交流活动,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又拓宽了思路。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2)
  • 周继伟
    嗯。
    2017-06-06 10:50 回复
  • 王术春
    他用铅笔在我本子上写下了“不喜欢”。我又用眼睛和手势问旁边一直在看着我们的同桌女生,她也用口型和眼睛告诉我“不喜欢”。为了不让孩子有心理负担,我在铅笔字下面又写上了“我也不喜欢”几个字,我们三个会心一笑,继续认真听课 ——此处,最是感人!师生会心之笑,如在目前。
    2017-06-05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