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的日志

张小敏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课堂上怎样做到师生互动

张小敏
更新于: 2017年5月19日 08:36

       师生互动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和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因为教学本来就是师生之间的特殊交往,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过程。

       但是目前的课堂互动存在着诸多问题,突也表现在:互动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学生间互动;互动内容狭窄,多认知互动,少情感互动;互动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互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师生互动的本质,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没有在互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互动的质量。那么通过恰当把握时机、凸显学生主体及做到“善教”、“乐学”等,可以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一、恰当把握时机,增进互动

       1、“动”在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掌握处

      教师与学生 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于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来实现,使互动的内容服从于完成特定的教育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应该具有目的性,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这一方向;也意味着互动要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自身知识经验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来设计。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职责的教师来说,应该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矛盾的激化中生成知识,而非教师连珠似地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

      2、“动”在学生的情感需要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突出学生 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以及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有意识地与学生保持经常有效性地互动,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从而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教师一个会意和微笑和一句温暖的话语,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学习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样,课堂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与学生 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

      3、“动”在需要师生合作处

     合作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种基于合作互动的学习,自然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条思路。事实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 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中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有力。

      课堂上师生需要合作的关健点是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是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需要的时刻。在师生合作中,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从教师到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凸显学生主体,强化互动

      1在“质疑”中互动,倡导民主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教科书质疑,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体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2在“体验”中互动,珍惜独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事实上,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自己个性的体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拥有自已的看法,鼓励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并乐于和同学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中丰富自己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认识。

      3在“辨析”中互动,鼓励探索

      主体教育理论提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素质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重新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即通过学习将所获得的新知识(含能力)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进而形成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如何引发学生自主探索,以实现高质量的学生参与呢?必须努力创设“辨析”中对话的氛围,组织学生讲座和争辨,鼓励合作探索。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式”。在“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独特的见解,飞扬的思绪,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心灵是多么丰富多彩,想象是多么匠心独运,语言是多么灵活鲜动!虽然有时在“辨析”中未得出统一的结论,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和创造力的激活.

      总之,针对目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应注意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