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民的日志

张建民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问渠哪得清如许

张建民
分类: 文海拾贝
更新于: 2017年6月13日 20:57

问渠哪得清如许

 

读《教师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有感

                               唐山市第二中学   张建民

从事高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了,林林总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大小小各类级别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两尺余高了。有时面对荣誉,心情并不飞扬;工作依旧努力,但是内心里总有一丝的疲倦或是不满足,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不再有年轻时的激情,仿佛这怪病也无药可医了,难道就等着江河日下吗?近日唐山市教育局组织市级名师进京培训,聘请了北京知名教育专家为我们“望、闻、问、切”,精心煨制了各类“鸡汤”、“补药”。虽未做到药到病除,但以明确告知我已患有“慢性疾病”-----职业倦怠症,其症状是“懒于出课,精神萎靡;漠视学习,踟蹰不前;疏于教研,自我束缚”。幸好专家们开出了医治良方,长期坚持会使我摆脱职业倦怠,成为习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也未可知。

其中最为欣赏的是出自唐山的教育专家杨润勇教授所讲:“从教书匠走向研究者,每天坚持三件事,即天天读书,天天思考,天天写作。”又联想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我想我在追求职业梦想的过程中应该选择“读书、科研”这条路。三年前曾经花费四百余元买了一套高纬度教育教学丛书十余本,一直没有读完,北京名师培训返唐后,又拾起一本《教师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静静阅读,认真反思,梳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慨良多。

一、不做生命短暂的红烛,成为教育海洋的灯塔。

总有人将教师比作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比作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听起来总有些悲凉之感,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教师虽然大多是平凡人,但是平凡不等于平庸;教师本就不该平庸。一所学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教育是用灵魂引领灵魂,用人格培养人格,教师是培养人才的特殊人才。所以教师必须首先发展自己,然后发展学生,先用知识点亮自己,再用余热点燃学生。正象知名校长郑杰所云;“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他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者幸福的每一天……”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先做学生,在做先生”。如今的社会已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通过各类媒体获得知识的速度与广度相当惊人,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大学毕业时的知识储备,将无以应对今天的教学,有研究者发现,一个人在大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是整个一生所需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要靠完成学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去获得。所以,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更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现行教材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学生成长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当博学多识,涉猎广泛,以便教学时能够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情境教育”的创立者,只有中学学历的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发展之路时写道:“在当教师之后,我一直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可以说“我是在小学里读大学”,我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艾青、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古今中外的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晚上有计划的阅读鲁迅、矛盾、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名家的著作。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很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可见,博览群书,多方吸收“营养”,使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才能成为合格教师,教师视野狭窄、根底浅薄是难有作为的。  读书、学习是作为教师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我不想做生命短暂的红烛,要通过学习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灯塔。

二、做教育科研型教师,登临专业发展巅峰。

 面对每年进入校园的新学生,社会中流行的新思想、新课程及高考的改革革,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加之我们工作中产生的诸多困惑与问题,这些对于我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靠以往的经验,做一个教书匠已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残酷的现实逼迫我走科研兴教,主动发展之路。

我国的《教师法》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伟大的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事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顽敌。”在阻挡我教育成长的顽敌面前,我要用教育科研这一利器与之斗争。教育科研是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没有走上教育科研之路的教师终将落伍。有些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教师的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繁重的教学几乎没有为教研留下多余的时间。实质上,这种人为“教学研究挤占教学时间”的观点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将教学与研究视为截然独立的两项活动。这种错误的理解显然考虑到研究与教学之间“共生互补”的关系。教研相长的结果可以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我曾经利用一年的教学时间研究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所有试验在新旧教材中的对比以及重要知识点的课程要求。尽管费了很多精力,但是这项研究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简洁,思路更加顺畅,目标更精准。在教学中,教育科研是一种双赢。

《教师如何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本好书为我解惑,促我成长,是它告诉我读书、教研是教师走向发展巅峰的必经之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永不枯竭的驱动力,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源泉。

借朱熹的《观书有感》作为结束语以自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简介   张建民同志: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 “先进德育工作者”、唐山市优秀教师、唐山市优秀党员,2006年荣获唐山市政府“二等功”,2009、2010、2015年荣获局级三等功, 2012年,2014年荣获局级嘉奖。

2005年论文《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荣获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优秀奖,入编《中国教育科研“十五”成就大典》。              

 

作者单位   唐山市第二中学

联系方式   18633370229      zjm70@126.com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