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课程提高信息素养的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青少年,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刻不容缓。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才能正确地面对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数量的日益膨胀所带来的新的挑战。
然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重教有余而重学不足,灌输有余而启发不足,这就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从大纲的制定、教材编辑到课堂教学、教师的观念等,实际上还停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上,上课地点是教室或机房,形式上是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 基本上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主学习机会较少,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完成学会计算机操作的任务,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一张“通行证”。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以提高学生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需要的整体素质。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是指对信息的认识,人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获取、筛选、发布、判断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该目标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当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高中学校普遍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言,效果尚嫌不够,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很大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学生获取的信息主要还是来自课堂,然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学会某种操作,掌握某种技能,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网络课时,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或者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只喜欢上网看电影、打游戏,或者认没有为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以后再学,对学习信息技术几乎兴趣。
2、信息素养不高,检索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虽然有着一定的信息素养的基础能力,如简单地操作、运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等等,但却很少能主动、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在对待来自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表现得手足无措,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补充时不懂得学习方法,面对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不知道如何下手。
3、信息道德观念不强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的选择不仅是一种外在的选择,而且是一种道德标准的选择。部分学生在信息道德标准上有很多误区,在上网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为了满足一时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对网络与个人电脑进行攻击;还有的学生为了满足猎奇的心理,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甚至删除软件、进行网络攻击、盗取密码等等不合法行为,严重影响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同时也造成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已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目标写入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本质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综合分析、组织加工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离开校园后需要不断在工作和生活学习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信息素养成为一个人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包括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将已获得的信息用于解决问题。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人终生追求的目标,是每个人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四、利用网络课程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
信息意识是个体主动利用信息资源以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而要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要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这些信息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
2、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教师要转变观念,师生之间是学习交流的关系,而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访问互联网的操作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计算机的操作、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通讯工具的灵活使用等,更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学习的目的去发现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使学生善于处理、传递信息,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
3、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品质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信息道德品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素养。”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一个人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而且拥有正确的价值趋向,那么他就是现代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反之,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趋向、不遵守道德准则,即使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他也会走向歧途。那些网络黑客和网络高智商罪犯就是左证。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辨别、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或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道德、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要培养学生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意识和观念。
总之,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研究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法策略,不断地去努力、去探索,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及能力,为使学生成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一代具有丰富信息素养的、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现代人而不懈的努力。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