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批判性评价信息的研究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量的成倍增长,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第15条规定“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这是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条件的,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也是具有前瞻意义的。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以课程教学为突破口,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一条捷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早日与国际信息教育接轨,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更要注重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信息技能的综合培养。
然而,国际互联网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使信息的良莠不齐、真伪并存现象更为严重。同其他任何一项科技发明一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和给人们诸多便利同时,网络的负效应也日益彰显。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还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很容易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般的知识所淹没。为了增强学生对形形色色的信息的辨别与区分能力,抵制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的武器,以其之长避其之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育。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指人在信息面前善于运用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策略,对其进行批判性审视,做出自己评价的一种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其主要特点是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独立性,不盲从于传统观点而是有理有据地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可以对支持他们意见的证据进行分折,对假设提出疑问,并寻找其他可能的结沦。
二.信息社会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及能力。在我国,对青少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特网是一个包含众多信息格式、众多信息内容的信息混合体,当前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据估计互联网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700NB,但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和评价的程序,缺少了编辑、审核后再出版这一质量控制环节,用户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但由于信息发布的开放性,随意性,大量垃圾信息和对用户无用的信息也在快速增长,使得信息过载现象严重。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上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
三、批判性思维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是一种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其必须依赖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但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依赖于批判性的识别和推理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的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和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也都曾明确地表述: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该能批判性地、高效地评价信息,因此说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所在。对信息来源、信息价值的判断与评价,对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把握,对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网络批判性评价信息的策略
互联网至今没有统一的信息上网标准,网上信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差异很大。为使学生能够从浩瀚如烟的网络资源中挑选出高质量的信息,就必须培养学生熟练地、客观地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作出判断,质疑问题。打破“教师万能”及“唯我独尊”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容纳学生中各种不同的意见,放弃权威式的发号施令,让学生自由地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构想,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与气氛,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有利条件。
(二)改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信息。
现在,高中教育阶段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进程结构,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达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评判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更多地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手段,更加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更多地从“人”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体现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对学生思维的宽容,给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了新的依据和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信息的评价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来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信息的来源、信息价值等做出分析判断。在课堂上,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有条件的质疑和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要自我解答,从而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自己有意识地解决问题,慢慢养成自我怀疑的习惯,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适时运用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小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掌握合作与交往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进行小组讨论法就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批判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建构争论的过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在组内外交流各自的看法,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基于问题的探讨,不得不学会用事实、概念和原理的推理来维护自己的意见,在各抒己见的争论中得以思维能力的锻炼,所以教师应该养成运用批判性思维有关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习惯,塑造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利用提出问题的技巧,改进问题的呈现形式,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不盲目顺从,使学生在自由、没有压力的讨论中集思广益,在讨论中探讨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信息创新的过程中,提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的问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以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得以完善。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