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君的日志

赵雅君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考察报告

赵雅君
更新于: 2017年6月15日 09:09

一 底蕴深厚、大气磅礴。

正如梅贻琦老先生的一句话: “所谓大学者,非谓高楼也,有大师者也。”大学如此,中学亦然。有幸聆听101中学程翔讲授《赤壁赋》,真正体会到大师风范。

记得以前听过的优质课,教师或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课上融合各种音频视频,而程老师的课,完全颠覆了这一概念。他仅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课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似聊天又像讲故事,语调轻松、随意,看不出任何雕琢的痕迹,但是所有学生的思维一直紧跟着他,深入思考每一个问题,他们兴奋、开心的表情,逐步深入、准确地作答已经很好展示了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此外,程老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仅举三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诗经·陈风》的一篇《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引导学生思考苏轼为什么诵”美人“之诗?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语出《荀子·礼论》“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表达作者思念君王之意。3.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此句的形式是采用了战国时屈原创造的楚辞体(也叫骚体),以停顿处的"兮"字为标志,此句中的"美人”的典故出自屈原的《离骚》中的一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引导学生回答出“香草美人”指代古代圣主贤臣。此外程老师的书法也堪称大家。黑板的板书看似随意,但细节中透漏出老师的精心设计:文章的标题、拓展的知识、脉络的梳理分别用不同字体,或楷书或行书。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

二 润物无声、环境育人

一所学校不加雕饰的细节,不刻意展示的东西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在石油附小,我们听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课。在上课前,老师叮嘱学生:“报告厅有点大,回答问题要大声;大家把笔袋放入抽屉,要竖放,以免漏下去;桌子有点高,大家要挺直脊背。”以上嘱托都是教师和学生采用问答的形式,教师语气温柔,语调自然,透着浓浓的关爱和对学生的尊重。我不由自主地再次拿出手机反复核对是否调到静音,唯恐破坏这和谐的氛围。我不禁想,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何尝不是呢?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对别人大吵大叫,行为粗鲁呢?上课期间,老师在巡视时,发现有学生驼背,会轻抚后背,提醒他们注意坐姿。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体现这该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101中学和谐生态的自然环境,开放、大气的校园文化都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思想。

三 巧妙发问,适时点拨。两个学校的老师都善用问题导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我们在石油附小听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课---绘本教学。学生课前自主阅读一本图画书(无汉字),课上教师组织学生描述此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你们看到了什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然后问“书中讲了什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醒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时间顺序(教师板书时间清晨、白天、晚上、第二天),“请同学按照这个时间顺序再讲一遍。”在老师的点拨下第二位同学的讲述更有条理性了。教师接着发问“雪人他们都参观了什么?”(教师板书地点)然后,教师形象地描述了雪人参观客厅的情景,提醒学生注意对细节的关注,同时传授给学生又一法宝:根据生活体验,运用想象力。最后要求学生根据P6-17页,任选一个情景,运用三个法宝(仔细观察、有序表达、合理想象),进行描述。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更有条理、描写更加生动。我们惊奇地发现,短短一节课,通过教师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阅读到关注细节,层层深入,而学生呈现给我们的故事越来越生动、详尽。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而101中学的程老师的精准发问,适时点拨,更引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既懂表层含义,更悟出深层意蕴。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