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龙的日志

陈玉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高三历史考前复习策略

陈玉龙
分类: 历史高考
更新于: 2017年6月23日 17:01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25天,是唐山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二天,今天上午9:00-11:30将要进行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今天我仅从高考前历史复习的策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我个人觉得在高考的冲刺阶段,教师应该在高考前强化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分别是有效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系统整合知识的能力,多元解释史实的能力 ,准确规范答题的能力。下面就这四种能力的强化,具体解释如下: 

一、强化有效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我们在进入高三年级之后,大大小小的考试不下几十次,而我个人认为在高考倒计时仅剩下二十几天的时间里,要想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有效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就要探究高考真题,体验学科素养;依托高考试题,科学有效复习。

高考命题组组长在全国年会上说:“不要觉得那个考过的题都是没用的,都是已经被枪毙的了的、僵硬冰冷的、苍白无力的、躺在这的一个无用的东西,历年考过的试题也好,考过的试卷也好,就是一张张可以说话的嘴,就是一个跳动生命信息的活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只要会问,它什么都可以告诉你。你想知道的这些东西,它都可以给你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意义就大了去了。”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2015年全国文综历史部分的试题与往年相比比较稳定,在保持以往风格的同时,又在提高命题质量方面进一步做出有益的探索。命题注重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考查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没有偏题,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方面的错误,较好的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引导作用。

2015年全国文综历史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试题采取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新问题的方式命制。

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设定主要依据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新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中学历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从能力和素养出发去确定立意。这样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解决一标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例如近两年全国一卷和二卷的45题、48题,分别从唐代币制改革、清政府的养廉银制度、丘处机西行、俾斯麦的劳工政策方面组织材料设计问题,回避了考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具体考点和课程内容,以此避免对所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猜题押题,真正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试题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重要时段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的考查,不偏不怪。

3.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弘扬公平正义、爱国守法、和平友爱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弘扬传统文化,提倡人文精神。

4.不回避热点问题,联系时代发展的脉搏。

5.试题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俗易懂。

6.开放试题继承和发展以往的创新理念

特别是二卷的41题沿用13年以来的探索成果,答案标准通过示例的方式使赋分点既有灵活性,又有规定性,起到防止判分过松影响考试效度的作用。

    继续渗入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纠正中学历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偏差和落后的观念。例如:一卷30题(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使我们认识到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国共内战的十年,国民政府一直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着切实的备战。

7.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核心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作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课程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等,都要始终贯穿着发展学生历史素养这一核心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

●试题越来越远离教材,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

●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文言文与西方译文成为阅读最大障碍;

●强调了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

●强调了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能力;

●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能力;

●强调了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二、强化系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一)、对教材的全面整合:我们把三本必修整合为十个专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之古代中国政治与世界古代史之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中国古代史之古代中国经济与世界近代史之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三:中国近代史之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世界现代史之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四:中国现代史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世界现代史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五:中国古代史之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专题六:中国近代史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世界现代史之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七:世界现代史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世界现代史之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八:中国近代史之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中国现代史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九:中国现代史之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与世界近代史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十:中国古代史之传统主流思想与世界古代史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

(二)、对知识点的全面整合:

每个较大的知识点要问五个什么?

依次是“什么内容、什么趋势、什么原因、什么影响、什么启示”

例如古代赋役制度

“什么内容”:

 ①西周:诸侯向周王交纳贡赋②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 ……③北魏孝文帝后:租调制

 ④隋唐初:租庸调制⑤唐后期:两税法 ⑥北宋王安石变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7.明朝:一条鞭法

 8.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什么趋势”

①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转向土地资产为主,唐的两税法是其转折点②税物形态:由实物转向银两,明朝的一条鞭法是其转折点③税种和手续:由繁杂到简便,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④由必须服役到可以代役,更赋、庸、募役法、一条鞭法中纳银代役 ⑤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基本守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⑥商业税比重逐渐加大

“什么原因”

①土地制度的变化②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农民的反抗斗争④统治阶级为应对危机或增加收入及时调整

“什么影响”

①适应且促进了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

②有利于农民减轻负担和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③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成长

④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危机,巩固了统治

“什么启示”

①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从现实国情出发,适应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经济政策要随着国情的变化及时相应地调整

③国家税收制度的制定要依据公平原则,发挥其保护弱势群体,合理调节收入差距的社会公用,坚决打击一些官员、富人通过权力或其他手段偷税漏税的行为等。

综上所述如何系统地整合知识?基础工作:将相近专题的“考试内容”整理为通史纲要;提升工作:选择适当的切入点,重新整合主干知识。                     

三、强化多元解释史实的能力

老老实实,不隐恶,不溢美,不歪曲事实,不以过去来衡量今天,不为今天而篡改过去。多角度地观察与分析史实,运用多种史学范式解读史事,这是历史高考对史实解读能力的要求。 但学生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评价方式单一 ,1.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均使用格式化的模式—— “一分为二”。2.将“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与电影、小说等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混(hun)为一谈。3.对历史人物贴标签,简单地将历史人物分为好人与坏人、英雄与奸臣,甚至非黑即白模式,对于英雄类人物“神化”、“溢美”,通常是高大上的“神”象;对于所谓的奸臣极尽丑化,一无是处,抹杀了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与真实性。

    比如说对蒋介石的评价问题,1949年正式出版的《人民公敌蒋介石》这样描述他,1.蒋从来就是个假革命的阴险两面派;2.蒋介石建立了反革命、法西斯的封建买办王朝;3.蒋在抗战中实行“失败主义”,继续与人民为敌;4.蒋在抗战后悍然再次发动内战,自取灭亡;5.消灭蒋,推翻蒋家王朝。结论:蒋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大狗牙,中国人民的第一号公敌”。1980年出版的《蒋家王朝》这样描述他,从出生到败退台湾,蒋五十余年的活动无一不是反动的。蒋是“与全国人民为敌,自绝于人民”,属于“我国近代史上最后、最贪婪、最专制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代表人物。到再后来杨天石论蒋介石这样描述他, 蒋这个人一辈子有功有过,在我看来蒋介石有七功。第一,反清;第二,反袁;第三,反陈护法;第四,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给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军事干部;第五是北伐,初步统一了中国;第六,领导抗日战争;最后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建设台湾。在这七功中,我以为他有三个大功,第一个是北伐,用两年多时间打败了三大军阀集团;第二个是抗日;第三大功就是建设台湾。所以,我们对人对事要依据史实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

四、强化准确规范答题的能力 

1.规范答题时间

考场上能够得心应手的完成作答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需要长期的限时训练。合理安排作答时间,也是一门科学。我个人建议作答历史试题的时间可以如下安排:  

文综总时间为150分钟,作答历史约50分钟。

选择题24-35题:大约13分钟

必答题40题:大约15分钟

必答题41题:大约9分钟

选做题45-48题:大约11分钟

涂卡、检查或机动时间:大约2分钟

2.规范答题字迹

文科考生的答题,文字较多,字迹一定要清楚工整,条理分明,按照每道题指定的区域作答。

3.规范答题方法

1)找出材料中的“时间”,有一些时间是明确的,如1840年,改革开放以来,民国十二五年等等,有些时间是暗含的,如列宁说,孙中山提议,长征途中等。2)勾画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不同的材料中有所不同,有些是材料中的主语,有些是材料中的连词,有些是材料中的问题等等。

4.规范答题心态

考场上适当的紧张是正常的,不用提醒自己不紧张,越是这样提醒,越是紧张。开考前可以看看窗外分散一下注意力,考试中只要关注正在作答的每一道题,就会慢慢缓解紧张情绪。

5.规范答题习惯

(1)尽量不要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时间问题。(2)尽量不要跳跃式答题,容易出现丢题问题。(3)尽量不要换笔答题。

最后这段时间做题的做法:演练真题,不做垃圾题!(质量重于数量)

▲基本原则:

精选题目,科学更有效

限时训练,把握高考节奏

滚动练习,及时纠错

及时反馈,保持新鲜感

特别关注周年热点(尾号为6的年份

《独立宣言》发表(177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孙中山诞生(1866)

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

国民革命军北伐(1926)

红军长征结束\西安事变(1936)

政协会议\全面内战爆发(1946)

中共八大\社改基本完成(1956)

文革(1966-1976)

最后重要提醒: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落实比讲过更重要; 规范比做过更重要。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