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珍的日志

张立珍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草原》说课稿

张立珍
分类: 精品教学设计
更新于: 2017年7月15日 12:25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草原》说课材料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唐山市五里屯小学的张立珍,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一课《草原》进行说课。

第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草原》是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全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纯朴、简练、感人。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课标要求。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关于阅读教学,第三学段要求: 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加强朗读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对于写景的文章,既要读出景物的美好,还要体味如何借景抒情;对于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3、单元结构。

导语:点明专题;提出要求与希望。关注单元导语的导向性作用。

课例:精读《草原》、《白杨》;略读《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词语盘点:29个读读写写、27个读读记记。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习作;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交流平台:搜集西部资料,了解西部;学习文章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古诗《浪淘沙》;趣味语文:巧改古诗。

4、教参提示。

教参提示选编本文编者意图、科学思想、文化蕴涵为:

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5、课后问题。利用课后思考题来导学、导练。

练习一、朗读要求,把握主要内容。

练习二、引导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

练习三、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全文中心句。

练习四、(阅读积累),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流传千年的民歌《敕勒歌》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草原的美,在自主创设的情景表演中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

第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图片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碧千里、茫茫、翠色欲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确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第四、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的中心。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第五、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 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情境导思、问题引领,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重点词语感悟,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策略)

总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第六、教学过程。

一、今日话题。

1、师: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定》MV(12秒处开始——2分钟处结束)。

2、生: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自由发言)

3、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老舍】

4、自读了解作者。

5、师:这节课我们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学习,对话作者了解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对话文本,学习写作方法;对话自己学会仿写,并拓展延伸。【板书:作者(写了什么  表达什么) 文本 自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引起共鸣。学习方法引领,指导学文。

二、对话作者

1、师: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情况,作者通过文本,想告诉我们什么?

(1)生概括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草原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写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那淳朴的民族风情。【板书:自然风光  民族风情】

2、细节:(师)第二大部分写了哪些具体情节,读一读相关语句,并在课本空白处批注。

(1)学生汇报。

(2)按顺序说一说。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师:作者先写了草原的景色,又写了在草原上发生的故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板书:事情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三、对话文本

(一)自然风光

1、师:默读第一部分,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板书: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利用白板功能在幻灯片中画出来: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红线)

2、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看到了草原的秀丽景色【板书:景】,找出这一段总写草原景色特点的句子。

(利用白板功能在幻灯片中画出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蓝线)追问:“一碧千里”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一碧千里”的感觉?

(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草原很广阔,满眼都是绿色)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从哪儿可以看出草原并不茫茫?

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比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点拨:这里的绿毯是指?白色的大花是指?

【出示图片,读出景色之美。】【板书:比喻】

②“那些小丘的颜色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渲染”“勾勒”。

“翠色欲流”突出了草原什么特点?(青草颜色的鲜嫩、青翠,富有生机。)

“轻轻流入云际”再次写出了(草原的广阔,与天相接)

齐读:感受草原的勃勃生机。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渲染、勾勒”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碧千里、茫茫、翠色欲流”等词语。

(4)除了这些直接的描写,本段中结尾处这样写到,指名读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拟人句,【板书:拟人】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使描写更生动具体。【板书:生动描写】。

(5)师小结:整体看第一部分,作者边描写边抒情,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秀美的草原。【板书:情景交融】

[设计意图]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诗句抒情。

1、作者通过文本,表达了什么?用横线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生交流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何忍别”)、联系上下文(为什么不忍离开)、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表演:夕阳西下,面对离别,蒙汉人民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方法引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指导朗读。

①作者将自己对大草原的热爱【板书:热爱草原】,融入了这一诗句,齐读这一句,读出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②作者将自己对蒙汉两族之间情谊深厚、团结一心的赞美,也融入了这一诗句中,再读。【板书:蒙汉情深】

③此时此刻,我们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确文章中心。

四、对话自己

师:让我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文章。

1、读写结合。【板书:读写结合】

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条理清晰,写一写你身边熟悉的景物如树林、公园、小溪等。(指名读要求,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写作指导。

2课后拓展。

(1)、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内蒙风光》。

(2)、搜集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我国西部的风土人情。【板书:了解西部】

(3)、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提高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附件一:板书设计。

     附件二:导学案

板书设计。

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逻辑清楚,体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