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忠良的日志

解忠良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通过学生学习微信顺序回复看学生的认知发展

解忠良
分类: 教育叙事
更新于: 2017年7月18日 22:36

一、教学生学习微信顺序回复

暑假要组织学生去香港参加视像中国夏令营。为联系方便,建立了香港夏令营学生的微信群。一些重要的通知、信息等是通过微信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的。最近要收集学生的姓名、英文名字、性别、出生日期、港澳通行证的编号以及通行证的有效期等相关信息,涉及内容很多。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先把信息回复到微信群中,待收集整理好后,我再把汇总的信息发回到微信群,请各位同学核实并回复。每次回复,也有几个需要修改的信息,修改后需要再次回复。要查询回复结果,需要不断地向上翻看记录,以统计谁已经回复,谁还没有回复。于是,我就想到了使用顺序回复,于是就尝试着让学生使用顺序回复。

第一次回复:

我的要求是:请各位同学再次核实通行证信息,核实无误用下面的格式回复:“序号+姓名+信息无误”

如第一个回复

1.解忠良,信息无误

第二个回复

1.解忠良,信息无误

2.冯文波,信息无误

以此类推。

很快就有同学回复了,回复如下:

5.夏心怡,信息无误

15.尚耘竹,信息无误

16.李子彤,信息无误

24.王楚宁,信息无误

19 樊华予  信息无误

看来,学生没有领悟我所要表达的意思,他们回复信息的中序号是学生信息在汇总表中的排序。看来,我的表述不明确,我又一次解释如下:

请同学回复结果时加上本次回复序号,第一个回复格式为“1.姓名.信息无误”,后一个先复制前面的信息,再加上自己回复的序号。下面看看第二次顺序回复的结果。

第二次回复:

第一个回复的是尚耘竹,他的回复是:

15.尚耘竹,信息无误

看来学生的理解还是有误,于是,我把尚耘竹回复的信息修改后回复为:

1.尚耘竹,信息无误

这时,李子彤的第二个回复上来了,是:

16.李子彤,信息无误

我继续修改李子彤的回复信息,修改后回复为:

1.尚耘竹,信息无误

2.李子彤,信息无误

这时,王楚宁看明白了,问道:“是否是先复制粘贴再加自己的?,不用和汇总表格中的序号一致?”

我回答说:“是!”

很快,有更多的同学逐渐领悟了顺序回复的意思,陈宏雨、张力元几乎同时回复到:

3.陈虹雨,信息无误

3.张力元,信息无误。

因为王楚宁已经掌握了老师的意图,很快做出了正确回复:

1.尚耘竹,信息无误

2.李子彤,信息无误

3.王楚宁,信息无误

陈虹雨、张力元也理解了老师的意图,但是操作上没有来得及复制前面的信息。张力元又一次回复

4.张力元,信息无误

他还是没有把前面回复的内容的复制过来。

王楚宁解释说:“大家要先复制粘贴前面回复的内容,再把自己的回复内容加在后面。”

这时,张力元表现出很好的组织能力,首先让陈虹雨占据第四,自己第五的位置,依次回复,下面我们看到了,

陈虹雨回复:

1.尚耘竹,信息无误

2.李子彤,信息无误

3.王楚宁,信息无误

4.陈虹雨,信息无误

张力元回复:

1.尚耘竹,信息无误

2.李子彤,信息无误

3.王楚宁,信息无误

4.陈虹雨,信息无误

5.张力元,信息无误

夏心怡回复:

1.尚耘竹,信息无误

2.李子彤,信息无误

3.王楚宁,信息无误

4.陈虹雨,信息无误

5.张力元,信息无误

6.夏心怡,信息无误

看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要点,下面回复的越来越顺利,到第十人回复的时候停了下来,我说:刚才回复的很热闹,却原来就只有这10个人参与,另外的11个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核实的信息。

樊华予很快回复说:“我是19,我等的很着急!”

陈虹雨担当起了志愿者,解释说:“不用等,到几是几,你是11,都排好序了,挨着排下去就可以了。”

很快樊华予做了正确的回复。

很快又有几个人回复了,到晚上10点的时候,有17人回复,我看到同学热情很高,就问:“各位同学想一想,这样回复有什么优点?”

陈宏雨回复:“到时候可以直接复制。”

王继媛回复:“可以看出有多少人回复,有多少人没回复。”

张力元回复:“省事,不用去反记录了。”

陈虹雨再次担当了志愿者,指出张力元回复中的错字:是“翻记录”,不是“反记录”

我看看大家回复的差不多了,说,各位同学休息了,还没有回复的明天通知他们,核实后回复。

二、通过学生学习微信顺序回复中看学生的认知发展

1.最近发展区:通过学生学习微信顺序回复,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微信顺序回复的认识处于同一层次,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微信顺序回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汇总表中的顺序)有一定差异,这个差异就是维果斯基在发展心理学中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

2.通过“图示”“同化”“顺应”来分析学生认知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称为“图示”,在本例中学生现有的图示为:学生对于自己的信息在汇总表中的顺序的认识,因此,学生以现有的图示,回复出本人在汇总表中的顺序,这是同化的过程。同化的过程是量变,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显然,同化已经不能解决新问题(微信顺序回复)。当学生以现有的图示,通过同化的方式不能解决新的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图示(知识结构),打破现有平衡,实现质的飞跃,这个过程即为“顺应”。在第二次回复中,最先回复的尚耘竹、李子彤的信息仍然是用原来的图示,以同化的方式解决新问题,当老师把尚耘竹、李子彤的信息修改为顺序回复的信息的时候,王楚宁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把心中的疑问一一消除,并首先做出了正确回复,可以看出,此时王楚宁的图示已经发生质的变化,通过陈虹雨和张力元回复的信息可以看出他们的图示也在发生变化,在张力元的组织下,陈虹雨和张力元的图示也发生了质变,实现了“顺应”。更多同学在他们的带领下,其图示也发生了质变,实现了顺应,其认知达到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学生的认知的发展是在图示(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同化(量变积累)-顺应(质的飞跃)-新的图示(新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不断变化的“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变化过程中来实现的。

3.老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认知中的指导作用很关键。学生的自主学习,以相对稳定的图示,以同化的方式容易实现量的积累。当需要通过顺应,打破平衡,实现质的飞跃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很关键,即使是一个很简单的示例,就可以让学生的认识实现质的飞跃。

4.学生认知差异

学生的认知是有差距的,无论是学习什么知识,差异永远存在。要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图示发生变化,等待学生的认知发生质的飞跃,教师永远不要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5.学生的同伴互助

学生的认知虽然有差距,但是学生之间的图示接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同学之间,容易实现沟通与交流。要共同进步,就需要同伴互助,让领悟快的学生帮助领悟慢的学生,以“兵教兵”的形式,迅速实现共同进步。

以上是我通过学生学习微信顺序回复得到关于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应用的启示,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当老师真好,老师是实践者,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处处皆教育,老师是伯乐,发现了领悟者、组织者、志愿者。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