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提及教研,我多有感触。以前我总觉得教育研究一直停留在“由上到下”的理论视野,研究成果似乎只适合在研究者与管理者之间进行内部交流。而同广大一线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需求总是相差甚远。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和还有一些老师都有一种“课改越搞越不会上课,理念越讲越不会育人”的尴尬。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我校日益浓郁的教研氛围,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感受。
一、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教师也更应增强合作意识才能增强教学战斗力。我作为三年级年级组长和我的同伴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合作问题上,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小体制:
①课堂教学资料共享。这一点,三年多来我们一直是这么坚持着的。从低年级时的教学课件,到现在的写作片段、词句积累等,我们总是共同享用。比如我善于收集信息,经常从网络上找到许多教学资料,总是下载后供大家引用;单元测验或小练习,也是我们交流共享的内容之一,经常性的横向比较,会使我们发现差距,产生紧迫感,就会不断鞭策自己继续努力。
②期中期末复习分工制。复习阶段,组内每位老师都能静下心来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反思,然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提出不同的设想,讨论复习的方案。例如,三年级语文月考计划制定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研究复习方向,讨论复习要点,然后由备课组长根据列出的各项要点,进行分工安排。如易游珍老师分到的是句子练习,她就想方设法找到了不同的练习类型,有针对性地选取精华部分,凑成了一张练习卷,供大家复习使用;我分到的是作文归类,就千方百计找了各种作文类型,什么看图写话,想像作文,续写、扩写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精辟的指导,让学生一看就能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要点……因为我们群策群力,所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最佳的复习效果。
③以学生为本,摈除个人英雄主义。在我们年级组,一切个人英雄主义及虚荣心理都被排斥在外,我们追求的是整体提高,和谐发展,携手共进。每位老师都能坦诚地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比如组内几个老师说我在作文的写段指导上很有特色,我们就在课余以交流,谈心等不同的方式把好的方法介绍出来,我也真诚地把自己的心得一一倾诉,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快乐。因为这样,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扎实,因为他们得到的不止是一位老师的经验。
二、加强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应该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才能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我校是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一方面,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我一直非常佩服两种人,其中有一种就是博学的人,这样的人犹如一座高大险峻的山峰,在上面零星点缀着让人神往的景点,它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博学之人犹如一汪深潭,知识的厚度使他深不可测。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实习的时候,就是先听别的老师上课,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在我们学校许许多多优秀的教学前辈,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就是最鲜活的学习教材,因此我总在各级教学活动中积极向他们请教,通过上公开课,课后交流等形式不断让自己成长。例如在去年的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语文赛课中我执教的《乌鸦喝水》获得了一等奖。课后在学校教科室几位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其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交流课改精神,后来我代表龙山县在全州的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随后也代表湘西洲在全省的远程教育现场会上上了研讨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获得了好评。另外也参加了听课、说课等许多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虽然很多次挑灯夜战用去了不少课余时间,但获得的却是更多实践中的成长。鲜红的荣誉证书只能代表已经过去的成绩,但通过自身参与活动,无数次得到的指教,无数次聆听到的教学前辈们的经验之谈,对我来说才是永久的财富。
三、争做反思型教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论语》中的名句,向我们揭示了思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思与行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个课例、一个教学片断、一个课间剪影等等,在校园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观察点、思考点,透过现象表面,我们都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所以我把反思看成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的过程。我经常把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也写自己在课堂的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再如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我写的教学案例分析《评价的学问》一文被收集入《思维的碰撞》一书。还有许多教学总结性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总之,我觉得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的确,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让我其乐无穷!
- 所有评论(1)
-
陈继龙把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因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情境,升华拓展教学;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2017-09-20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