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 兴趣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另外,教师还要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和学生交朋友,形成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让学生在生动、幽默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生动幽默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语言文字、符号,抽象难懂的句子、概念,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通过“对联美”的品味激趣,组织学生学习“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难辨;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正一样”等不同种类的对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寻找语文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如今年夏初,笔者组织学生游览了万绿湖,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作记录,如景色特点、历史古迹等。经过观察和指点,学生们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貌,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了建设家乡的决心。之后,笔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优秀作品展出,供其他学生欣赏学习,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