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研究落地的3点思考
一、选题要小,以小见大
毕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新鲜事物,所以导致许多老师撰文中出现了两种选题情况:
第一,选题很泛,或以学科整体而言,或就教师整体而言,甚至还有就政府管理体制而言,这些题目都显得太大。题目一大,写作时就难以深入;同理推之,在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也不宜太大。每个领域中,都应该是从小处着手,来实现对一新理念的探索与突破。例如,从学科核心素养切入,我们建议老师们能够从“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分析”、“教学评价策略”,甚至于像“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具体学习方式,透过核心素养视角来看,会有哪些深化、发展与变革呢?大家只有聚焦小的教学点,才能真正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第二,选题很散,一篇文稿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散,没有主心骨。许多老师一论述核心素养,就会面面俱到,这很容易导致文章的重点不突出,并且难以有深入的论述和实践探索。一不小心,大家都会落入了戴新帽,穿旧鞋的陷阱中。因此,我们建议老师们能够选题聚焦,有核心意识,特别需要有核心概念意识。文章选题中的概念是论文的逻辑起点,一切都围绕着它来展开。同理推之,在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时,我们也希望老师们不要贪心,不要一下子铺得太开。
二、内容要实,以实显真
选题自然会影响到文章的内容与选择。目前,从已收阅文稿来看,也存在三大基本问题:
第一,理论阐释多。由于许多老师都未接触过“核心素养”,因此很多老师在文章的开篇都会用较大篇幅来阐述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这一现象表明,老师们很容易假设读者是没有学习过“核心素养”的人。这或许是真实的现象,但这不是我们研究、探索与建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一切研究的起点都是问题。没有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说没有切入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核心素养的落地只能是虚谈。因此,我们建议老师们能够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来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
第二,设想行动多。一些老师在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设想,于是文稿中出现了只有“应该怎样怎样”,缺少“是怎样怎样做的”。对于教学实践论文来说,没有真实的内容,就容易让人产生质疑,更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们建议更多的老师们能够是在现实行动基础上来提炼和总结,提出个人对于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第三、拼凑现象严重。由于对“核心素养”还缺乏较为深刻的分析,在一些文稿中,老师们会将以前的某些经验做法直接拼凑在一起,而后套在“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我们以为,真正优秀的实践性教学论文,核心素养出现次数一定不是最多的,最多的应该是“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后的转化概念。
三、观点要新,以理服人
论文作为研究的成果,新颖的观点一定是其核心的生命力。然而,我们许多老师以为冠上了“核心素养”的名字,就是创新了。这一点是必须要提醒广大老师们注意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观点新呢?
第一,要有新的思考。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老师们对于曾经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了新的理解,如此一来,新观点自然会产生。例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许多老师都在运用,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然而,将其放入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考察,我们就可能发现,过去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哪些错误的理解,错误的用法,未来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予以纠正和改进。这是一种思路。
第二,要有新的实践探索。在对“核心素养”,包括“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基础上,我们能够超越之前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自己创新性的实践,这样就能产生新观点。例如,我们有老师能够在核心素养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建构出“统整项目课程”,这就是非常好的实践探索。以实践为基础,我们就能提出一系列的新观点。这是另一种思路。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