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听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辅导》,受益匪浅,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课堂上,比起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难的是管理学生。然而,理念并不代表实践。昨天晚上,我就和一位同学发生了“冲突”。我们现在处于期中考试复习阶段,因此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把复习的一课重点内容抄写3遍,目的是加深印象。下课的时候,一位同学隔老远大声问我:老师,能不能两支笔一起抄?我把他叫到身旁说:不能,你这不是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吗?然而,我话还没说完,这位同学有些不耐烦,扭头就走,我瞬间就很生气,叫住了他,并且质问他对老师是什么态度。他竟然和我理论了起来,说我布置任务时没说清楚,我大声呵斥了他知不知道“尊师重道”,周围同学都吓住了,他撂下一句话:我不抄了,眼睛里泛泪,我有些不知所措,最后不欢而散。
我生气的主要原因不是抄写的问题,而是他对老师的态度。这位同学比较有个性,学习能力也很强,性格也很开朗,月考的时候还是班级的第一名,在我的印象里他应该是一位榜样,没想到今天竟然和他发生了“冲突”。之后,我感觉很失落,也很羞愧,我觉得我伤害了那位同学的自尊,滥用了教师的权威,我明明可以心平气和的说,但是我失态了,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是理智。于是,我去找了那位同学道歉,我本来担心这个学生不给我面子,不出来和我谈,没想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错了。我很感动,也很羞愧。交谈后,我们两个和解了。
青少年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被伤害到自尊时就是处于防御姿态,甚至和老师直接发生冲突,是我制造了课堂突发事件,原因是我态度强硬,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没有考虑到他们的“逆反”心理,我应该多些爱心、耐心和恒心,包容精神。关于青少年的心理,我还需要继续学习。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