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的日志

王志敏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咬文嚼字,干语文的事儿

王志敏
分类: 学习心得
更新于: 2017年12月29日 08:24

咬文嚼字,干语文的事儿

——10.31培训日志

前有无数大家,尤其是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李辉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会怎样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李老师以聊承德避暑山庄入题,学生汇报圆明园的资料时,当即让学生把大家最感兴趣,能听明白的挑出来介绍。这就是张老师所说的不放松训练标准,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也是李老师后来所讲的,学生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径才是发展。不过,我觉得在师生几次互动不顺畅之后,李老师略有着急,不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训练的时间,而是更多地导着学生表达。

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有相应的小训练点。第二自然段去掉逗号改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自然段抓住“举世闻名”和“众星拱月”咀嚼,进一步抓了“举”和“拱”两个字来品味。从关键字词入手,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这才是语文的事儿!最亮眼的是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让学生发现“哪儿奇怪”?聚焦分号这个细节,结合宫廷故事,理解“象征”这个词意味着“买卖街”“山乡村野”都是仿造的。品味分号前后分别是建造的和仿造的,高大上的和接地气的,静的和闹的。由此进一步理解圆明园的建筑应有尽有,千奇百怪。由此学习作者选材和写作上的奥秘。一个标点,一个环节,既有故事,又写法指导,当真是文本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这样一个具有思维张力,具有语言训练价值的点,就这样被放大和落地了。这才是语文的事儿,这才是语文味儿的课堂!

在此基础上,学习“武陵春色,蓬莱瑶台”的诗情画意,联系了名画和名文,文本被读出了厚度、宽度和深度。再研究奇怪之处,学生就心领神会地发现了“诗情画意”的颠倒,明白了在“朗朗上口”上的微调整,汉语的声音美就这样渗透了,语感就这样培养出来了。尽管没有落脚到练上,但这种细致的品味,正是语文的事儿啊!

我也有点儿困惑:相对于张老师的课,这堂课上,出示了大量图片,拓展了大量资料,但基本都没有让学生谈感受,或进行其他语言表达。这是不是导致孩子后来谈“毁灭了什么,没有毁灭什么”时,还没有入境的原因呢?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