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动起来――北京名校观摩随记之二
大脑动起来――北京名校观摩随记之二
今天没有走太多的路,主要听了三场讲座。
上午的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是真正的园林学校,号称“小颐和园式学校”。一片片水域中,野鸭和鹅自在地优游,翠竹掩映的别墅古色古香,教学楼上蔓延着的爬山虎记载着年轮。春色虽然尚浅,却可以想见和向往到四季之美。浏览图片,果然是步步皆景。一问之下,不出所料,这里原来是度假村,后来改建成大学,刘煜炎(康福国际教育董事长、剑桥大学博士海外荣誉学者)又创办了国际学校。
办公室主任董晓山,温文尔雅,情商颇高。昨天他就跟我们一起去了两所学校,今天有意安排不一样的课程。他为我们上了一节全脑教育课。互动环节,五分钟记忆21个词语。这种记忆法,我是听过的,一直不以为然,老觉得用夸张无稽的故事来串联词语,并不是多么高明。不过,记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货真价实的。
杜正之――中国家族兴盛学研究第一人。他重点谈了毛泽东、习近平、孔子三位伟人的家学渊源。印象最深的是要称呼另一半为先生,这是个饱含敬意的词汇,老师、医生、术士都被成为“先生”。还有“太太”,来源于芈月这位千古第一太后,而“太后”一名又来源于太姜、太任、太姒这“三母”。仪式感重要,称谓也很重要,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一斑。
这两个印象颇深的环节都有互动,可见老师的讲授法与互动法存在着云泥之别。准确点说,教学法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直接影响课堂效率。
午饭后参观校园,除了课桌的摆放,没有啥亮点可寻。
下午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展厅里高科技的玩意,让这波中年人玩的不亦乐乎。用脑电波控制的龟兔赛跑,不同人不同心情的步态,考验反应和专注力的手疾眼快,性格测试等。
接下来的讲座本来我不报任何期待,因为跟上午一样是讲大脑,做记忆力展示。不过记忆词汇时,大家学以致用,让讲课的女子分外惊讶,倒是让我领略了这种记忆方法对大脑的冲击力和记忆的持久度,还有一点点成就感,急切地想分享给达达。
更意外的是温文尔雅的李明颐带来了现场版的“最强大脑”。52张扑克反复洗牌,几分钟记忆后,准确背出每一张牌,听众随意说哪张牌,她就能说出位置。大家由衷地鼓掌,钱校长说:“服了!”这还不算,让大家沸腾起来的是一个小插曲。袁校长提出让明颐记住中行老师们的位置,然后大家到后面去,她给安排回座位。记忆大师不是盖的,当场应战。来回走了两圈,又闭着眼睛默背了两圈。她点点头:“好了。”于是,中行老师们纷纷起身,那位领导样的女子说:“其他老师也站到后面去。”这可就又加大难度了。大家混杂在一起,明颐一个个一行行把大家摆回了座位。尽管有故意坐到后面的,有故意站错行的,都没能瞒天过海。掌声越发热烈地响起来。这种人脸识别技术,如果老师们能学会,就不必开学初用座次表来记学生的容貌和姓名啦!尤其是我这样深度脸盲患者的福音啊!后期的解密,涉及到编码、联想等多种记忆方法,不交费不报名怕是不能得也。
今天的讲座,相较于以往的听课、参观、听介绍、看宣传片,似乎离校园,离教学有些远。但细思起来,又无比的近。无论是记忆学,心理学,还是家校共建,不都与教育息息相关吗?课程尚且倡导融合,我们做教育的,哪能闭门造车。把心打开,让大脑动起来,从封闭的校园走出来,才能让阳光透进来,让发展乘高铁快起来!
培训的确可以开阔眼界,但更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尤其在资金有限、硬件受限的前提下,学理念,学方法,找准契合点和连接点,让对接落地,这,才是最重要的。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