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霞的日志

刘彩霞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刘彩霞
分类: 教学交流
更新于: 2019年1月28日 08:51

在生活中,相识和陌生的人相互的点一下头、招一招手,会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虽没有语言的交流,却也达到了人与人之间无距离的和谐相处。有时肢体语言比语言表达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让人领会。作为教师的我还是在美术课堂中,不经意间发现了肢体语言的妙用,觉得低年级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动作的提示,可能是因为它比语言多了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有趣味性吧!

记得那是秋天的时候,我给一年级的学生上手工课,孩子们刚入学不久,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手功课更是无限的向往,当时讲课的内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包糖果》,在制作中,,孩子们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老师,更忘记了这是在课堂。我喊了几句“安静”,可无奈七十位学生的交流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心情太高涨,我沙哑的嗓音被淹没在“语言的海洋中”,无奈的我没有拿起黑板擦敲打讲台,第一怕影响其它班的学生上课;第二,怕带给学生太多的失落感,可是我发现的共性问题不能不在课堂上解决,怎么办?一个灵感在脑海一闪而过,面前是航母飞机着陆时指挥人员打手势的画面,于是,我不加思索的举起双臂,在讲台上用很大的动作挥了三下,然后做了一个“嘘”的手势,课堂一下安静下来,然后我直接用动作演示串包糖果的裁纸、包扎方法,同学们看的可认真了,有的还对照自己包的找到了不足之处。演示完毕,我索性做了一个“ok”的手势,手臂一伸,同学们一下会意到是让他们继续创作。那一刻起,我第一次深深领悟到了肢体语言的“效益”,也让我深深感触到无声的肢体动作给课堂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在课堂上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自己也感到很有收获,于是就尝试着恰当的运用到美术课堂中。第一,可以缓解每天四节课面对每班七十位学生带来的嗓子的压力。第二,可以有效的改变课堂环境,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我又有了第三个发现,那就是可以轻松的解决教学的难点,把抽象的知识渗透到肢体动作中,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知识概念,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那是在讲二年级《长长的线》一课,在我示范用一根不间断的长线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我故意将画面构图放置的一面太重一面太轻,为了防止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无意识的把本子填得很满,我必须渗透构图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构图呀,平衡呀,这些陌生的词汇很难懂,于是我把整幅画比作一个跷跷板,把一只手臂放在画面下当做翘板,用另一只手握拳出尖顶住翘板当作支点,同时晃动“翘板”,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均衡就是两边在视觉上应该重量相当。那节课同学们创作的作品中,构图都很均衡。实践验证了一个事实:无声的“语言”,经过了巧用妙设,会收到比语言更神奇的效果。

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如果你的导课很精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他们就会很自然的跟随老师的引导学习研究新知识,所以说导课的趣味性、悬念性、精彩性需要老师巧妙的设计。

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动作一:两手折纸,一手拿着折好的纸,另一只手比划出剪刀型,开始剪,然后打开,贴到窗户的玻璃上,同学们马上就猜出了“剪窗花”,我伸出大拇指,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动作二:左手转动,右手平掌推拉,做出擀皮的动作,然会加馅,双手挤压,放好!由于是我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最熟悉的动作,当场表演得很形象,同学们都睁大眼睛看着,还没表演完,同学们已经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答案:“包饺子”。动作三:打开教室的门,同学更加好奇的看着,有的同学还惊奇的“啊?”出了声,不知道老师还有什么新的表演,我左右手拉开长纸条反过来,腾出右手涂浆糊,贴在门上,重复一次,再贴横批,“贴对联”,大家又猜到了答案。动作四:地上放鞭炮,划火柴点燃,双手捂着耳朵后退,头又随着向天空看去,拍手跳跃,不出我的意料,孩子们高兴的猜出了答案。看到同学们那个高兴劲,我趁热打铁,“谁告诉我这几个动作都在什么时候举行?”“过节”“过年”,最后同学们确定了一个答案“过年时”,于是借机引出课题:“对,过年时是同学们最快乐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又长大了一岁,今天就让我们高高兴兴的去过大年,好吗?”课题《过大年》一写出来,同学们都拍手叫好。就这样,一节课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

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对于肢体动作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便显得乐观,积极,主动参与性强。我恰恰运用了这一儿童时期的特性表现规律,巧妙的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有了这样的铺垫,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也就顺畅很多。

教学方法有很多,每位教师都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但它们都是为解决课堂中的困惑和重难点服务的,为课堂高效性的学习而设计的。就像我在课堂上无意间发现肢体语言的特殊课堂效应,让我在教学研究中有了新的收获。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要有创意,又巧妙、恰当的加以实施教学新路子,更要有准备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你才能上好一节课,做一名研究型的好老师。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