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与阅读活动的拓展开发
小学美术课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手工和欣赏的世界。在我的脑海中,美术课的意义有这样一个“质”的突破,还受启于两种学习经历。
一个是市教育局组织的阅读行动,刚开始还感觉这是语文老师的事情,不过这种思维的蜕变就是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让我对美术课有了新的认知,有了在美术课中开展阅读活动的尝试的萌动。另一个是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专业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到北京海淀区“一零一”中学的参观学习,通过和学生的交谈,我们知道了,他们虽然已经是高中生,但是每人一部手机在手,他们下午四点放学,学习时间非常宽松,主要是完成作业后的自学。但是从他们的话语中,我知道了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事实,人家的手机是用来学习的,而我身边的家长和老师一味地杜绝学生和手机的接触,怕的是玩游戏而耽误学习,可为什么这里的学生能做到自律,让互联网真正的为己所用呢?我感觉是对孩子的引导问题。只有让孩子们习惯了从这里能摄取到自己有用的知识,品尝到了获取知识后的成果,体会到了被认可的喜悦,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运用互联网来学习、来提升自己,从中寻找到快乐。
一:美术课堂挤出的“五分钟”阅读,拓展出了自由绘画“十分钟”。
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课时设计中,一般一节课,需要两课时完成。我就在两课时的课程中精炼自己的教学提纲,引导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设计内容后,大胆落笔,尽量一步到位,不用铅笔起稿,有问题自己想办法修正。这样不仅锻炼了老师对高效课堂的推进,又让学生对眼、脑、手的一致协调性得到了锻炼,克服了忧郁,肯定了自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作业的效率。
第一次的课堂尝试是在《寓言故事配插图》一课中。我按我的高效教学设计进行讲课,让学生按新的绘画要求直接用彩笔画出设计内容。那节课在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省出了“五分钟”。利用宝贵的五分钟,我们一起阅读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第一章,作者走在庭院中的美丽景象。我阅读内容,让学生闭上眼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并在本周时间内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多阅读一些来了解更多的主人公的故事,并将喜欢的段落,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贴切的作品。作业直接被展出,还做了一个小小留言条让学生写出看展览的心得。作品中有画玩具的,有画风景的,还有画小作者本人的等等,非常出乎我的意料。
让美术课和阅读结合起来即推开了阅读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很灵活的在阅读中写写画画,既多了一份兴趣,又收获了一份快乐。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经过调查,家长们非常拥护这一活动的开展,不再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而发愁,而对于喜欢绘画的孩子们也有了发展兴趣的空间。家长也不再刻意阻止孩子们利用手机查询资料,我想或许我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会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也许会让学生快乐地走向阅读、兴奋的爱上绘画和表现。
二:根据课上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前制定阅读提纲。
这一学期开始我就研究教材内容,把这学期的课程了解后,相近的合并,找共同的知识点,再考虑学生的年龄适合什么样的阅读内容,和课程知识点的延伸走到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学期共制定了三个阅读的方向,约每月展览“阅读卡片”一次。从以往的课上带领阅读“五分钟”,变为在家按提纲自由阅读,时间自由掌握,每周课上汇报五分钟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家长可以共同参与阅读,也可监督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从不自觉变为自律,形成习惯,加上我们的阅读形式和美术趣味性的活动相结合,可以使很大部分学生动起来,虽然没有具体实施,边操作边改善,但希望会是一个好的阅读过程。
通过这次阅读活动,我感觉培养学生的各项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我们各科教师都应该动起来,为培养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依托教学改革的步伐,让自己的教学丰富起来、活跃起来。
三、借助电子阅读室、阅读长廊和网络,进行相关课程的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很多课程设计到历史背景、制作流程、作品的相关介绍、作者的简介、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等,都可以通过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最初实施也可以带领大家通过电子阅读室、阅读长廊和网络集体阅读,并进行分享,让学生形成习惯后,在按每月的课程提示完成关联性的阅读,这样学生没有阅读压力,在一个月内可以灵活的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阅读,合理的避免学习和作业的压力的重叠,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对于美术课堂的重要性,不管是回答问题,还是组内讨论,或是专业化的介绍,都会增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也会丰富起来。
总之,阅读活动和美术课堂相结合的课程开发,老师、学生、家长都在共同学习和成长。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家校联合,共同完成教育的尝试和改革,收效指日可待。
相关文献: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