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华的日志

陈香华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书,让生命更加丰盈

陈香华
分类: 读书心得
更新于: 2019年7月5日 22:34

古今中外著名学者、作家都阐述了读书的重要。顾明远教授说,阅读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朱永新教授说,阅读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钱理群教授告诉我们,读书是为一辈子安身立命找到信仰。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算起来,每天读书最多的时候,算是在上师范的三年。很爱学习,《文选与写作》《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读了一遍又一遍,学习成绩很不错,也为后来的教师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喜欢美术,在那段日子里订阅了一个月一本的杂志《美术》,在当时是很贵的。读了一些关于美术的书籍,了解了齐白石、徐悲鸿、毕加索、达芬奇等中外名家。那时候正是青春期,和同学们读了许多琼瑶的小说,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懵懂的认识。不知不觉中,我的学生时代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金钥匙。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己学会读书,然后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读书。于是,自从1990年师范毕业我便认真读书,为了工作能够得心应手,也为了生活更加有趣味。

曾听身边的老师说,要读书,哪那么容易?我慢慢体会到,教师读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难,老师工作繁杂,特别是班主任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处理许多突发事件和学校里布置的任务,老师读书的时间不好保证,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说不难,单从书籍来讲,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书随手可得——读书角、图书馆、阅览室,就是在办公室里,也不愁没有书读。读书的时间其实可以在早读时,也可以在阅读课上,再或者下班后睡觉前。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坚持每天挤时间读书,养成习惯,也还是可以的。

那么,我们教师该读哪些书呢?

一、教师要读教育类书籍(教育名著)

入职以来,得到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当时的老校长于焕章推荐给我的。从师范门口出来迈进医院路小学的大门,虽说没有许多人说的不适应,却感到自身能力不足,经验匮乏。老校长向我推荐的这本书,让我如获至宝,对我的帮助非常大。那时候住宿舍,有整块的时间读书。所以,当时读得十分认真。

第三十七条建议: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让我很受益。书中写到:“小学里的图画安排得怎么样,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给予图画怎样的地位,这个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直接的关系。”霍姆林斯基认为,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手段之一。

参加工作第一年教的是一年级,刚开始,总觉得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什么不通过绘画来试一试?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画画,再加上自己在上师范时候在绘画小组里的不错的绘画基础,在课堂上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时的教研组长孙月云夸赞说:“这个孩子还真有办法!”

还有第四十九条建议: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这是一种什么工具呢?带着疑问读下去才知道,这种工具装有5把“刀”——即5种技能:读、写、算、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表达(自己所见、所做、所想和所观察而得到的思想)。

小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作为教师,或者曾经的学生,我深知这一点的重要。儿童学会学习的工具主要有:读、写、算、观察、表达。那我就让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会读、学会写、学会算、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早读课,我带着孩子们大声朗读,我会给孩子们范读,让他们争着想读书。我教他们一笔一画地写字,这也是我的强项。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字都写得漂漂亮亮。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观察,和他们一起欣赏春天的垂柳,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黄叶。我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教他们如何表达。

对照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的,我觉得我做到了!

二、教师要博览群书。

鲁迅说:读书要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作为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学科类书籍必不可少。很长时间教我喜欢的语文。我读了许多关于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的刊物和杂志。学科方面的书籍,印象深的就是《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

对著名的窦桂梅老师早就有所耳闻,因此,认真拜读了她的《超越•主题•整合——窦桂梅教学思想探索》。她的教学站在大语文观的高度,倡导各学科间的整合。当时,在高启山主任的引领下,学校也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尝试,从书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毛泽东单元、鲁迅单元、李白单元等教学内容的学习有许多是受了窦桂梅老师的启发。

我始终以为,作为教师,教育应该充盈着他所有的工作,甚至一生。因此,教育类的书籍读得比较多。《爱的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窗边的小豆豆》《四百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做最好的老师》《浸润教师心灵的故事》等等都对我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

这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写的诗,这首诗让我很感动。读他的书,是在去山东亲耳聆听了他的演讲之后。幽默、诙谐、阳光……50多岁的他身上焕发着青春的朝气和热情。我想,这也是他深受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吧!雷夫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了最好的榜样。

“爱能创造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用爱创造的奇迹,雷夫正是用无私而博大的爱点燃每个孩子的热情。

25年来,他一直担任一所小学的五年级的教师。想起来就觉得不可思议,五年级教了25年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我也许会觉得厌烦,然而雷夫没有。他用他的热情和爱带着孩子们在他的56号教室学语文,读诗歌,玩音乐,演话剧……他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去旅游,去从事各种他认为有意义校长却不赞同的活动。他享受着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

亲其师,信其道。第56号教室因雷夫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教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他足可以成为我的榜样。

《浸润教师心灵的故事》是周校长推荐给全校老师读的书,当时我们每周在年级组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大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和资源共享。

翻开这本书,许多优秀教师的名字印在我的脑子里:元春兰、郑先贵、程阳春、杨怀栓、张桂梅、林瑞生、何建光……虽然他们并不出名,但是我觉得他们都很优秀,从一个个优秀教师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感觉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对“教师”这两个字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全国优秀教师元春兰虽身患绝症,却从未停止过学习;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当年唯一的民办教师郑先贵,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个朴实的农村教师杨怀栓的事迹催人泪下,他的美德令人肃然起敬……那一个个令人敬仰的教师的楷模的感人的事迹,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们爱学生,爱教育,把一切献给了教育,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古人云,开卷有益。作为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幸福地生活。而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所以喜欢读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如《幸福的方法》《幸福要问答》《女心理师》《非暴力沟通》等。我还喜欢读著名作家冰心的《冰心文集》,杨绛的《我们仨》,林清玄的《从容彼岸是生活》,龙应台的《目送》。各类书籍给了我丰厚的知识,让我了解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更浸润了我的心灵,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从容。

三、读书要结合实践

读《爱的教育》至少有三遍,最初是和女儿一起读,当时重点就是让孩子多读些书,多了解名著的想法。一起读了之后,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自己继续读,再后来和学生一起进行这本书的阅读与实践活动,实现了把书读厚实。

读《爱的教育》最突出的感受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离开“爱的”,教师之爱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书中的许多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同时,我也想到,如果一个老师言行不当将会深深刺伤学生的心灵,记得有本书中写到,一个孩子做了教师之后,依然不能原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老师。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是多么重要,读书多么重要!

通过和学生共读《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略读,什么是通读,什么是细读、研读。在我的带领下,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读书兴趣越来越浓厚,读书热情越来越高涨。同时,对书中的故事感受深刻,对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情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我在学生中实实在在地开展了“爱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从感受爱,到给予爱,收获了成长。

首先,我号召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⑴了解父母、老师的工作情况,感悟家长和老师为培养你们所付出的心血和辛苦;

⑵向家长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母爱的艰辛;

⑶以日记的形式书写心中的感受,回忆在成长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关爱、帮助、教育和影响的人……

其次,我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在细节处感恩,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事,从语言、行动上给父母以关爱。

在读书与实践中,孩子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给予,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读书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就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智慧。如,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书籍,便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读了《做最好的老师》,就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践行好老师的标准好老师的做法。慢慢地,就觉得工作越来越顺畅,更加得心应手。

在中国上上下下提倡读书,提倡海量读书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理应继续刻苦读书,既完善了自我,又充实了生命,何乐而不为呢?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