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中的5大痛点及育网云解决方案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发布,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2020年重庆将建成市级智慧校园示范学校350所,2021年西安市预计共建成100所智慧校园,2020年南京市预计建成12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
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买用分离
§ 买的多,用的少
目前,学校整个智慧校园的是由管理层来决策的,但管理层往往并非真正的或者深度使用者,对真正的教学需求不一定清晰,故出现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的情况,在应用中,往往是投入极大代价建成的信息化应用却少有使用。
§ 硬件多,软件少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软件和硬件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目前,政府和学校往往只考虑购买哪些和多少硬件设备,计划预算也是按照硬件投入来,很少将软件费用计入预算,所以中小学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 宁放坏也不用坏
正是因为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造成买来技术/设备不一定能直击痛点、不一定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更有甚者可能不实用不好用,存在后期维护复杂、学习成本高等问题,从而导致有些学校中的部分设备使用率低、"放坏而非用坏"等现象,无法为智慧校园建设带来正向推进。
2 缺少顶层设计
§ 七零八落的应用型建设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以区县或学校为实施主体,区县教育局或学校往往按照上级下达的项目工程来实施,昨天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今天是"智慧校园建设",每家学校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配置不同标准的信息化项目,从而形成七零八落的应用型建设。
§ 系统不兼容
在调研中发现国内某中学一老师单门禁卡就有3张,让笔者颇感惊讶和不解,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些卡一张用于校园大门门禁,一张用于教师办公室考勤,还有一张是教师乘坐电梯用(普教学校电梯只限教师用),建设智慧校园是让校园变得更加智慧,这样的情况怎么能称之为智慧呢?
§ 未来扩展性差
而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学校的不同场景都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智慧校园在建设之初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遇到问题时就新建一个系统或者购买一个设备,而系统和设备的生产厂商有不尽相同,他们只是满足了短期内的某个需求,系统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就造成了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不断堆砌,管理繁杂,形成了信息孤岛,单独看好像智慧了,但是整体反而变得更加复杂。
§ 亡羊补牢、未雨绸缪
单就"三通两平台"项目中的"校校通"来说,现在的校园网络建设混乱、多张网络交叉运行、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混乱、校园安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弱,学校一致认为校校通的建设仅仅只是出口带宽的采购与建设,缺乏严格的网络顶层设计环节,造成了各种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网速等未达到预期效果。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的系统设备"各自为政",技术应用无法融合,更阻碍了智慧校园发展的大融合。
3 信息化领导力不足
§ 流程化意识不足
教育信息化是对教育行业的整体提升,信息化过程更多是一个管理、流程、体系标准化的过程,最终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实现智能和个性化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流程的固化和管理的量化,而很多校方决策层在中在现有的校园管理更多的采用的还是人治为主的传统方式,像请假、报销、评价、测评等没有流程和量化的意识和概念,因为没有概念,也就无法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无法改进和提升.
§ 信息化建设需求模糊
部分决策层教育信息化的观念落伍,对信息化建设本身能达到的效果和具备的功能了解不够清晰,导致无法提出明确的需求,如同走进商场却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一样。
§ 信息化主动性不足
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七零八散、分散独立,信息化程度不高,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校方决策层信息化主动性不足,没有解决问题和提升标准、流程的明确需求,缺乏改变的动力,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局长、校长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后勤采购的事情"。
§ 希望通过采购解决问题
由于很多校方的决策层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了解哪地方需要改变或改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寻求市场,希望通过采购来简单解决问题,认为购入了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或者平台就解决了智慧校园或者教育信息化提升的问题,但实际上购买健身卡必能不代表购买了健康,智慧校园亦然。
§ 人财物未统筹协调
从采购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导致很多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在购入设备(平台/系统等)之后就结束了,他们并没有更多的考虑后期的运维、培训、奖励激励等,从而完全没有从人力、财力、物力上进行统一的配比和调配,缺少整体的协调统筹,导致很多设备买回之后搁置很少使用,无法真正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4 同质化建设严重
§ 跟风采购
因为校方信息化素养不足和技术限制,智慧校园的建设往往被技术发展推着走,校方被动的接受企业提供智慧校园的各种产品和技术,同时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兴起,导致学校信息化建设出现了跟风潮现象。
§ 千校一面
智慧校园的建设无前例可循,加之"智慧"本身就是一个性化的概念,在实际建设中很多学校不知道怎么开展,就参照甚至照搬成功案例,最终造成了千校一面的情况,但成功的案例未必适合自身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国土民情之下。
§ 办学结合弱
由于信息化建设需求模糊,许多学校在实际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就完全参照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但政策往往只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建设基准,在建设中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但现实却是很多学校的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的照本宣科,在建设过程中只重视以标准为中心,偏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正确方向,从而导致信息化应用能力很低,遑论办学质量了。
§ 盲目追求新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人工智能等等技术名字的不断涌现,学校信息化建设也被这些厉害的技术名词忽悠和打动,盲目的追求"新技术",这些也只成为短时间吸引眼球的热点,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更无从谈起智慧校园。
5 数据素养不足
§ 管理教研经验性判定
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多的仍是以人的经验判断为主,在短期及小范围内经验确实能够提供依据和帮助,但是从长远及大范围来看,还是需要精准及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
§ 量化思维待提高、方法工具单一
由于长期对数据重视程度不高、对数据价值的认识不够,加之量化思维能力不足,对日常教学、教研和管理过程中会采集到各种各样的数据不能进行科学标准的量化分析,或者分析工具单一,不能让数据对实际教学指导意义,造成了数据的浪费也淡化了数据量化的概念,及其对教学提升的指导意义。
§ 数据资产意识不足
学校是大数据的来源地,时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笔重要的财富,这就要求大家都要有教育数据资产意识。
教育数据资产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产生、并根据教育需要采集与积累、为学校拥有和控制、一切为教育发展服务并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数据资源【潘青青等,2018】。
上课的课件、做的练习题、考试考卷、课堂教学情况视频、校园活动的照片资讯等等这些以文件为载体的各种数据,都是学校的教育数据资产。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