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晓丽的日志

戚晓丽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教育的情调》----孩子好奇的体验有感

戚晓丽
分类: 读书有感
更新于: 2020年8月7日 16:15

        当我初读孩子好奇的体验这一节时,被这段话所打动---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同时对这句话没有理解---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

        今天反复再读这篇文章,我觉得我可以用下面的的文字来详细、深刻的解答我的疑问了。问问题的孩子期待的更多----期待成年人谈谈这个世界。为某事物取名是去了解那个事物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共性和个性的开始。在了解事物名称的过程中,我们和事物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密关系,我们开始在周围的世界中认识我们“自己”。有那么一首使我快乐的歌曲,有那么一段使我忧伤的旋律。对本来说,世界尽是些客观事实;然而,对克里斯来说,小生物的世界却充满了神秘的现象。他们的区别就是,本正在忘却孩童时期天性的一些东西:提问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然而,拥有非凡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不是那个不停问问题的孩子,倒有可能是那个偶尔才会问一个问题的孩子。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早熟的好奇心,它只偶然出现而且十分肤浅,它几乎对孩子适宜的成长没有作用。当成年人过急地催促孩子了解对他们来说还为时尚早的事物时,就出现了早熟的问题,一个早熟的孩子知道了太多对他这个年龄来说本应悬而未决的或模糊的问题的答案。一个早熟的孩子懂的非常多,或者至少看上去懂的非常多。而事实上,他或她只是知道了许多问题的答案而已,而且这其中的绝大多数根本不是他们最初真正想知道的问题。早熟孩子的大部分问题是一闪而过的问题,它们的出现并非源于全神贯注,并非源于真正的兴趣。相反,这样的好奇心只是蛙跳般地四处闪动:此刻感兴趣的问题迅即被下一刻的兴趣所代替。不那么有好奇心的孩子可能已经从成年人那儿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问题止于答案。这样的孩子提问时像是在做一种游戏,一种把问题置于死地,最终能找到答案的游戏。至少在理论上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答案,这种看法给我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就好像在这世界上我们体验着的事物都固定在了坚实的大地上,每个问题最起码都能在自然秩序和规律中找到答案一样。然而,这种安全感是错误的。面对孩子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也许好奇是一种只能被间接引导的聚精会神的状态。一位善于思索的家长或一位教育有方的老师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和控制孩子的每种可能体验的人。但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问题并且能用浅显的方式去深化它的人。我希望他继续保持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不是给他一个固定的答案。什么才是能够回答孩子问题的好故事呢?一个好的故事不会是机械地让孩子认识现代科学发现的自然规律,孩子们提问时想要的并不一定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树叶为什么会变颜色”?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的方式:“它是大自然运作的一种方式,说明树需要休息了。”“在冬天到来之前,秋叶使世界变得美丽了”。“你看,在变了颜色的落叶中散步,闻着落叶的味道,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对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一个合适的答案就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一个能提供答案的好故事会使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一位富有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