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背影》,学作文
前面我写了一篇《背影》与《我的父亲》的比较阅读,不是很成功,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灰心之余,忽然想起曾允诺继续写一篇关于背影的学习作文的文章。毕竟还有二十多位有所期待的少年。今天,我们就追随朱自清,看一看那泪光中的背影带给我们写作文的巨大启示。希望大家读文章之前先点个赞,鼓励一下,然后介绍给亲朋好友都来关注,带虔诚之心的少年,必得好运。
首先,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真情实感。每个人都很独特,会遇到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能把人和事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有心人。倘若写一篇文章给自己看,这就足够了。如果能打动别人,那就成功了,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总归是一个写作的高级阶段。《背影》这篇文章很能打动人,矛盾点集中在两处,一个是我与父亲的关系不是太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那无处不在的父爱,第二个就是父亲老了,已经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对儿子更增添了一层倚重,而朱自清先生,直到写文章的时候才有所察觉,对自己当时的行为颇有悔意。可以说,这种真情实感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至少是有那么一个瞬间,倘用直白的叙述来表现这真情实感,也很难打动人,而这背后的手法就是围着这浓浓的父子之情来的。我们按照习惯,称之为艺术特色。
1、平实的语言。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平实的。至少有时是很华丽的。读过朱自清散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尤其是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文选书上用了炉火纯青这个词。我们中小学生也可以窥见一斑,可以参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却极其平时,甚至都没有怎么用修辞手法,但这平时的语言正是和平实的父子情深相匹配的。如果真的搞得花里胡哨,恐怕这种深厚的感情也像加了咖啡的红糖水,没有那层浓浓的味道了。
2、高超的描写技巧。前面,我在一篇文章中给同学们介绍了表述和表现的区别。描写和修辞当然是表现得两大法宝,大家可以参照前边的文章来体会。比如我们平时会这样写作文“父亲真是太关心我了”,《背影》里,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不让他们去,自然是自己去,前面交代了父亲“事忙”还要坚持来送我,因为他送我“好”。和我们许多同学想的不一样,作者,没有运用大量的语言来描写父亲,整篇文章父亲只说了四句话。算上这一句还有三句。“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紧接着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几句话,显示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惦念与不舍,还有一点不放心。这使我想到一个成语:大音声希。比起通篇对话而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文章高明得多。什么叫意义呢?就是能展示父子情深的句子。文章中也写道父亲叮嘱我,父亲嘱咐茶房,但都没有具体描写,因为于中心的意义不大。
这篇文章里历来为人称道的还有买橘子一段的动作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外形,显出了父亲的艰难,后边“蹒跚、探、爬、攀、抱”等动词更写出了父亲行动的不便,行动如此艰难,还要为儿子买橘子,父亲对儿子的爱,溢于言表,这就是我和同学们说的表现,越写父亲行动的困难,越能表现父爱,
再有就是细节描写我穿的是”紫毛皮大衣“父亲是”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父亲买橘子回来“扑扑衣上的泥土。这样的小细节也是为中心服务的。
3、结构上的安排。首先,作者以背影为题。全文主要写买橘子橘子也代表父爱,为什么不以橘子为题呢?当然原因就是背影更能表现作者心中所思。所以题目上写了背影以后,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然后倒叙入文。正文部分,在父亲买橘子一事中,浓墨重彩刻画背影。结尾处再次写到背影,完成了文章以背影为题,开篇点题,中间详写,结尾点题。几处呼应,中规中矩。大家不要忘了,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这种结构有什么好处,自己去体会。
4、正称和反衬。我这个人物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在父爱深沉中,我是一个接受者,又是一个发现者。首先来谈谈窝的四次流泪。除了第一次是写祖母去世我很伤心外。第二三次是被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所感动,最后一次是为父亲的来信所感动,这为正衬父子亲情。几处心理描写“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反衬出父亲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没有降低我的生活标准。显示了父爱的伟大。
水平所限,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有的观点是从别人的文章里摘来的。由于我不记得是看的哪里的文章了,如果有雷同,敬请作者谅解。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