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岗的日志

倪岗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基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实践研究 倪岗

倪岗
分类: 自己的论文
更新于: 2016年12月8日 15:30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与实施<?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基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的实践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教科培中心 倪岗

《课程教材教法》2016.10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对教学有明确的指引,对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起到桥梁作用。初中语文课程的整体设计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限制,建构初中语文“三三三制”课程内容体系,从课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等方面入手,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语文课程内容、具体实施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实践研究

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育整体研究出现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教学内容成了理论和实践聚焦的核心问题。“教学内容”(广义)可以分解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分别为“应该教什么”“用什么去教”“实际教什么”。与这三个问题相对应的分别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狭义)。“课程内容”回答达成课程目标“应该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回答为了达成课程目标,用什么去教课程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狭义)则回答针对具体的情境与对象,教师实际要教什么的问题。[1]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中,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课程层面的形态,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问题,因而对它的研究不仅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

(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缺乏详实的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论的重要概念,它在语文课程设计和研制层面上规定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所以它又叫语文课程要素,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情感态度等要素。同时,语文课程内容又规定语文教材怎么编,编什么,更制约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崔峦指出“课程定位不十分准确,没有具体的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又不甚得法,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有一个比较大的疏漏,就是没有明确规定教学内容的目标、范围。加之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绝大多数以课文为主体,教师以为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教语文就是讲课文。于是教什么,不教什么,练什么,不练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多教少,教深教浅,都由教师自己掌控。每个年段没有明确的内容目标,是造成教学盲目、低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者要担负起设计语文课程内容目标的责任;教科书的编者担负起将内容目标细化并落实到每一册、每一组、每一课的责任。责任明确,任务确定,教师才会‘种好自己的田,浇好自己的园’。”[2]

韩雪屏指出“建构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内容不仅与课程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指导和规范着教科书的研制与编写,并且影响着课程实施中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往往被视为课程编制的核心要素;认定与选择课程内容要素,就成为课程研制的一项基本工作,成为许多课程与教学问题的集结点。”[3]

李山林认为,语文课程内容是依据语文课程目标选择的语文经验要素,它由语文学科知识要素(间接语文经验)和语文活动内容要素(直接语文经验)两大部分构成,其课程表述可按“领域”—“项目”—“要素”—“要点”的顺序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进行。[4]

李海林认为“目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本体论’层次的问题,即‘课程内容’的问题。”<?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李先生指出:“课程的本体在课程内容,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李先生悲观地指出:“这种教学内容的虚无与陈旧使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上的积极意义和可能的成果化为乌有: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因没有与之对应的内容支撑而不能落实,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也因为失去所依而走向形式化、表面化。”[5]

王荣生教授针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此次修订,将《实验稿》第三部分‘课程目标’,修正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强化了语文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并“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课程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并形成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并且指出了与主要是“内容目标”的学科不同的语文课程目标具体化的策略为“分解、揭示、提炼、选择、开发”。[6]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标准没有明确的表述,理念较为宏观、概括,缺乏典型、具体的内容支撑。课标制订者或许想给教材出版单位和学校、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的余地,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能力把握好这种“自主性”,一线教师需要较为具体、有较强操作性的课程内容。

(二)语文教学存在以教材内容替代课程内容的现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关注到,教师以教材内容替代课程内容的现象是普遍的,甚至许多语文教师以为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就是语文课程的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确实需要通过语文教材呈现出来,但目前的教材还不能完全承担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任务。

教材研究者偏重“选文”及对“选文”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阅读、写作教学的关注。虽然人教版2013新版教材重新关注“写作”,但是在写作教学的过程化指导和序列化上还有待进一步确实。“名著阅读”板块只呈现阅读书目,在如何设计读书交流会、如何系统、有序地进行阅读规划等方面尚属空白。

(三)一线教师难以按照选文类型的教学理论整合教材

王荣生教授把教材的选文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并对每类选文的功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这对于一线教师怎样处理好教材,怎样把课上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行教材编排体例主要是以人文主题为编排,辅之以语文知识系统,两者兼顾固然最佳,也难免捉襟见肘,牺牲知识迁就人文主题也属必然。

综上所述,专家们已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的重要性,并开始广泛呼吁,但系统全面的语文课程内容建构非常复杂,目前尚未有较为具体的方案。虽然也不乏一线优秀教师进行课程内容建构的尝试,但他们往往囿于精力及能力所限,更多时候只能关注到教学的局部,或侧重于教材的变通处理、或侧重于作文教学的创新训练等,作为个体教师很难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建构。

二、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实践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在顶层设计缺失的情况下,通过实践进行分类研究、集腋成裘,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从2007年开始,宝安区初中语文教师同仁对课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外阅读分别展开相应研究,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语文课程内容、具体实施及评价。

课文阅读教学方面。改变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教文章内容的现状。我们以选文类型理论为指导,整合优化教材,以教学内容的确定为抓手,开展阅读教学。王荣生指出:“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从大的方面来看,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课程中必需研习的文化、文学的经典作品。我们称之为‘定篇’。二是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知识,或称之为‘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它或者构成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或者有助于达成语文课程的‘能力目标’。三是具有课程意义的语文经历,特指与语文课程的‘活动目标’相符的听说读写的经历及从中获得的经验。”[7]我们从课程内容构成角度重新整合教材,最终确定定篇类选文教学、语文知识类选文教学、经历类选文教学的三种选文教学。

写作教学方面。马正平教授提出,通过写作知识进行写作能力的转化的作文能力形成观应该是现代作文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8]何更生教授的《写作教学心理学》,明确了学生写作能力由写作内容知识、写作技能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构成,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三类知识的习得、转化与迁移的结果。[9]

以此为理论指导,我们积极开展写作教学研讨、课例实践、编写教学案例等活动,促进了写作教学研究的深入。将写作理念转化为操作层面要写作教学设计操作化、教师指导过程化、学生训练步骤化,主要是针对写作知识点,设计出一套比较具体的、有相对固定步骤的、可以重复操作的作文教学流程。我们还进一步减少作文次数,要求每次作文均要做到过程化指导。

课外阅读。读书活动的重要性等同于甚至大于课文教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大胆整合教材,减少教教材的时间,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引领学生读书上。我们重新定义课外阅读。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特指“课文外”阅读,与一般所理解的“课堂外”阅读的概念不同,应该从课堂开始,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我们提倡,七八年级多读诗歌、小说,少读散文;读整本书,集中阅读;共性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名著阅读与非名著阅读相结合;积极通过读书会的形式促进阅读;将名著阅读与电影欣赏结合等。教研实践团队通过近五年时间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列出了初中三年的阅读书目,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类,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立足于“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以读书会为抓手,扎实、全面、系统地推进课外阅读,全区掀起了开展读书会的热潮。以专家讲座、课例呈现、经验分享等形式大力推介读书会,连续组织多场区级读书交流活动。

我们进行读书小论文的研究。读书小论文的撰写活动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语文读写活动。学生以“做研究”的方式来读书——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搜索材料,组织材料,阐述观点,论证观点,组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浏览、跳读、扫读、速读等阅读方式,锻炼阅读能力。学会思考和发现问题,锻炼创新能力。学会分类分析,锻炼逻辑能力。学会从大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有用资料,锻炼整理材料的能力。学会引用各种材料来论证观点,锻炼说理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学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锻炼思辨能力……一篇小论文是各种知识各种能力综合运用的结果。读书小论文的写作深化了读书活动。

我们进行阅读教程的研制和推广。带着学生读书比教课文更重要,既然课文教学都需要精心的设计,那么读书更应该要有精心的设计。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开展阅读教程的活动,希望先行者能够详尽记录带学生读书的安排、步骤、方法、策略、辅助资料及教后反思等,对后来者起到引领的作用。阅读教程能够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从方法上解决教师带学生读书的难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大范围读书活动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

经过五年多,有层次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宝安区初中语文已经呈现了整体变革的趋势。我们总结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较为系统全面地确定了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在课时安排上,我们实行“三三三制”,即课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分天下。下发了《宝安区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及实施方案》,要求教师以此为抓手,确定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我们建构及实施的初中语文课程,不光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突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局限,而且分别从课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教学三大方面辐射展开,逐步形成整体架构。

(一)建构初中语文相对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突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观,渐渐形成以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在总课时安排上,实行“三三三制”,即课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分天下。按照一学期大致100个课时来分,规定课文阅读教学40课时、课外阅读教学30课时、写作教学30课时。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二)确定课程具体内容的研制路径和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内容

1课文教学立足选文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定篇类选文教学就是以名家、名作为核心,以作家介绍、背景介绍、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作品赏析等相关文章组成,以了解和鉴赏为目的的整体教学。定篇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了解和欣赏经典选文本身。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课时安排要有3—5节;要有作家作品的背景介绍;要重朗读、背诵;要重感悟、重品味;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形象;要对文本进行赏析和评价。研制路径有:单篇课文定篇类教学、作家作品选的定篇类教学等。[10]

语文知识类选文教学就是以语文知识为抓手,以多篇能够凸显该语文知识的文章为具体呈现,以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目的的整体教学。研制路径有:①单篇例文类选文教学设计,即以单篇文章最突出的阅读知识点为出发,并整合其他资源形成以阅读知识为核心的教学。②重新整合单元的例文类教学设计,即在主要以人文为组元的现行教材中,如果要想贯彻知识教学,就需要重新整合单元所属的课文,建立以阅读知识为核心的单元教学。③以阅读知识为核心的例文类教学设计,即指不依据教材,而是以阅读知识为核心,以阅读知识习得为根本目的的教学。[11]

“经历”类选文教学是学生通过自身真实的阅读实践养成阅读技能的教学。教学目的是积累经验,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学关键要有足够数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而不是每篇文章的讲深、讲透。教学要点是要快,以便能够在有效时间尽可能多读。教学手段是多读、少讲;先自读、后讲解。[12]批注可以成为这种选文教学的重要策略。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教育学原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佳实践。批注式阅读的特质决定了:学生的批注要先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批注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指导与点拨。在某种程度上说,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起点正是学生的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的学。[13]

先内容,后方法;为内容,定方法。初步建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现代阅读教学设计流程。

2.写作单项技能教学与过程写作教学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方面,我们初步建立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从学段上七年级重在叙事;八年级重在记人;九年级重在综合。针对写作知识点,设计出一套比较具体的、有相对固定步骤的、可以重复操作的作文教学流程。

写作技能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盲目零碎的教学不可能取得最佳训练效果。所以要有整体的总目标,要将总目标合理地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每一个子目标又确实环环相扣、密切联系,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力求使写作技能训练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科学训练系列。具体教学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选点要注意“小”;要给学生明确的写作技能的方法。

我们借鉴研发了描写的奥秘、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把文章写具体、叙事有详有略、顺叙与倒叙、叙述一个曲折的故事、插叙、写事要有点波澜等多个写作内容知识和写作技能知识的教学案例。

同时,我们借鉴了西方写作学理论,提倡“过程写作教学法”。过程写作教学法的操作过程大致分为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及分享六个阶段。在构思阶段,通过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在提纲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拟写提纲,进行文章中心的确立、结构的架设、材料的选择;至于修改阶段,它是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而且应贯穿于写作的整个过程;在分享阶段,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体会成就感。[14]此外我们借鉴研发了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构思、学会列记叙文提纲、学会修改作文等写作教学过程化的教学案例,使教师真正能做到写作过程化指导。

3课外阅读以读书会为抓手,探索课程化

确立“课外阅读课程化”的理念,以读书会为抓手,扎实、全面、系统地推进课外阅读,以课内化、教学化、系列化、活动化、评价化五个方面体现“课程化”。

(1)课内化。宝安区各学校已将每周一节阅读课列入课表,部分学校每周设置两节读书课,以期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2)教学化。一些读书活动开展得不顺利,效率不高,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缺乏读书活动的教学意识。其实,带领学生读书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特别要在阅读过程的科学指导上备足课。

(3)系列化。阅读书目的推荐是非常重要的,相对确定又有一定开放性的阅读推荐书目既提出了阅读的基本要求,又留给师生选择的空间,能够给师生较为明确的指引。

(4)活动化。读书会成为撬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杠杆。从实施效果来看,其激发出的阅读热情和无限创意让教师为之惊叹。

(5)评价化。积极探讨通过考试评价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主要措施有:不考课内现代文;加大课外名著考查分值;研究课外阅读考查方式,进行合理考查;文学作品阅读题的选文以推荐作品的精彩片段为主。[15]

分门别类进行了多种类型读书会的探索,例如:不同体裁(小说、诗歌、传记、散文)的读书会;不同范围(一个班、班级之间、年级、学校)的读书会;不同教学重点(读书推荐、读书指导、读书交流)的读书会等等。

四、效果与反思

宝安区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及实施最大的受益者当是宝安区60多所学校、4万多名初中生,宝安区在生源多、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中考成绩有明显提高,最近5年更是大幅超过市平均水平。最重要的是很多孩子爱上读书,这将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驱动力和加油站。

宝安区初中语文课程建构及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过程。近10年来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其中13篇被人大复印期刊全文转载。数位教师在省市的赛课、论文评比中连获大奖。这些充分体现教师的课程意识及课程的开发能力。

对于县区级教研机构而言,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及实施是极为艰难的,单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看,就还有很多环节亟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充实和完善。我们现在所呈现出的仅仅是我们已研制、开发并且实施的一些内容,还有更多课程有待我们去引进开发,比如在三大主课程之外,还要引进、开发如演讲课程、戏剧课程等辅助课程;适宜的阅读、写作语文知识的引进和操作化;读书会实施策略的探索……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性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研究”(批准号:2013ZJK023)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区域性初中语文课程内容构建及实施的研究”(编号GDJY--2014-A-b065)的部分研究成果]

注释: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20-21.

[2]崔峦. 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2).

[3]韩雪屏. 语文课程内容建构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 2008(4).

[4]李山林.语文课程内容略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

[5]李海林.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语文建设,2006.(3).

[6]王荣生. 语文课程目标:转化与具体化——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语文教学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2.(5).

[7]王荣生.“语文课程”及“语文知识”[J].语文学习,2012(11).

[8]马正平.21世纪作文教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6(4).

[9]何更生.作文教学心理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24.

[10]倪岗.关于“定篇”类选文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4)

[11]倪岗.关于“例文”类选文的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5).

[12]倪岗.关于“经历”类选文的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16(3).

[13]杜少凡倪岗.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代意义及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2012(2).

[14]倪岗杜少凡.注重过程,强化修改—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10(12).

[15]倪岗袁婷.课外阅读的课程化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3(5).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