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桔的日志

王晓桔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我的读书故事(一)

王晓桔
更新于: 2015年8月29日 16:52

       从刚刚识字到上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工作,成为一名教师,读书伴我成长;从无知到有知,从懵懂到成熟,从天真到世故,从自卑到自信,读书助我一臂之力;曾经迷茫,曾经彷徨,曾经烦恼,曾经绝望,读书为我指明方向,让我重拾希望。  

       之前去广州大学参加心理教育师资培训课程,聂衍刚教授说到一句话:“读书的人是幸福的,读书是一种享受。”我深有感触,不管是在夜晚还是清晨,不管是在严冬还是酷暑,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裕,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幸福。在读书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只要你愿意,书永远是你忠实的朋友。

       记忆里最早接触的书是妈妈用来夹鞋样子的书,是样板戏《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剧本,发黄的纸张,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里面的彩图:李铁梅手举红灯斩钉截铁的形象和杨子荣戴着兽皮帽,威风凛凛的样子。妈妈给我讲《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的剧情、故事,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命运的同情和对革命老一辈的崇敬,而且我知道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巨大的。

       还有一本杂志,我很喜欢翻的——《父母必读》。那是在城市工作的二伯送给我父母的,虽然已经发黄,但在那时候的农村,也很难得。从封面的胖娃娃到里面的亲子游戏图画,再到后来识字了能看得懂的小故事,我百看不厌。从那里面,我明白了为人父母生养孩子、教育孩子的不易,对父母的崇敬、感恩更加深了一层。

       上小学时,有一年父亲带我去县城看病,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从医院出来后,父亲带我去了新华书店,在那以前,新华书店四个字我只在书本里见过、老师的口里听过。站在偌大的新华书店里,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爸爸说可以选一本书。我就走向了名人传记专柜。我选了两本书:《总统童年》和《鉴湖女侠》,爸爸也觉得挺好的,他让我选一本,还给我分析前者介绍的人物多一些,后者是一个人的故事,他是希望我选前一本。但是我还是选了后者,也许是因为是女侠吧,看那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秋瑾,我所知道的女伟人只有居里夫人。后来爸爸还是买了两本给我。我现在理解了,爸爸心疼我,想给我买书,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买一本,但面对女儿迫切的愿望,他还是迁就了我。因此,这两本书我现在还保存在老家的写字台柜子里,现在我的小侄女也开始翻着看这两本书了。

       初中和高中的记忆里,《读者》、《青年文摘》和《小小说》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那时,学业负担相对较重,挤时间看看杂志,读读小故事,品品小散文,写一点小日记,是完成课业之余最大的享受。书,伴随我度过了初三和高三最艰难、最煎熬的日子。那时,书在我生活中的角色是挚友、是导师、是精神栖息地、是加油站……

       高中毕业的时候,非常喜欢我的孙伯伯,推荐我看《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整个大学生活,孙少平一直一度成为我的偶像。有着相同的出生背景,有着共同的生活信念,所以精神上我和书里的人物是想通的。毕业已经五年了,书里面很多情节我现在不是记得很清楚了,但是我的价值观跟书里孙少平后来关于生活、关于自我的思考却如出一辙: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对生活不要非分之想,甘于平凡但绝不陷入平庸。

       毕业以后,经济上宽裕了,买了很多书,各个门类的都有。我最感兴趣的是心理学,武志红、毕淑敏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读过武志红的书《解读“疯狂”》、《为何家会伤人》、《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之后,我学会了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让我更加了解我自己,同时也学会了包容,接受多元的社会形态。毕淑敏的书直入心灵深处,让我觉得温暖、踏实,可以说是我的心灵鸡汤,她书里的故事,我百读不厌。

       周国平的《内在的从容》是另一本我读了很久的书,里面的小散文短小精悍,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我在寻找一种状态,能够使我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对于忙,我们要有一种警惕,特别是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瞎忙”的时候。作者对于忙的界限值得借鉴学习:“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内心的平静、内在的从容能保证我不至于被大喜大悲冲昏了头脑、左右了思维。

       从想要结婚生子的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育儿书籍,加上自己是教师,关于教育特别是育儿方面的书占据我了书架的大块地盘。最近一年读过的《爱与自由》、《孩子你慢慢来》、《宝贝》、《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让我逐渐领悟到在教育的过程中,取舍的智慧,放与收的技巧,倾听和共情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作为教师、作为父母,应当不断地学习、成长,充实完善自己。

       手机和电子书的普及让阅读变得更加方便、简单,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愿意,书都是你的良师益友。有书陪伴的人是幸福的,有书可读的生活是充实的,大家一起来读书吧!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6)
  • 刘岚
    读书伴随一生,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值得回味,留恋,印象深刻的作品,它温暖着,改变着,激励着,滋养着我们,一起来吧,分享读书的快乐!
    2016-12-22 12:37 回复
  • 杨莹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2016-12-21 16:57 回复
  • 王晓桔
    赵静: 您的这篇小文,我仔仔细细的读了好几遍,从广州回北京的火车上就听同事说您发了这篇文章,但手机上不了网没法看,回到家稍作休息后,就打开电脑来读您的这篇文章,读了好几遍,来办公室后又忍不住读了几遍,我读到的,首先是您的阅读故事,您的阅读体会,同时,也好像读的是自己,读的是自己的阅读经历,读的是过往一个时代。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我奶奶用来夹枕头花样的小书(就是做绣花枕头前先用剪子剪好的那种纸质花样),只是我不记得是什么书了,呵呵,读这篇文章,忍不住总想起自己从小学到工作之后读书的历程,很有同感。 您的这篇小文,并不华丽,很朴实,但读的时候感觉真好!:)
    回复 @赵静:我们是一个时代的同龄人吧,我是85年的,你呢?
    2015-09-01 10:18 回复
  • 王晓桔
    孟艳: 读书伴随一生,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值得回味,留恋,印象深刻的作品,它温暖着,改变着,激励着,滋养着我们,一起来吧,分享读书的快乐!
    回复 @孟艳:是啊,书是一生的朋友,你若不离不弃,TA必生死相依。
    2015-09-01 10:17 回复
  • 赵静
    您的这篇小文,我仔仔细细的读了好几遍,从广州回北京的火车上就听同事说您发了这篇文章,但手机上不了网没法看,回到家稍作休息后,就打开电脑来读您的这篇文章,读了好几遍,来办公室后又忍不住读了几遍,我读到的,首先是您的阅读故事,您的阅读体会,同时,也好像读的是自己,读的是自己的阅读经历,读的是过往一个时代。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我奶奶用来夹枕头花样的小书(就是做绣花枕头前先用剪子剪好的那种纸质花样),只是我不记得是什么书了,呵呵,读这篇文章,忍不住总想起自己从小学到工作之后读书的历程,很有同感。 您的这篇小文,并不华丽,很朴实,但读的时候感觉真好!:)
    2015-08-31 10:03 回复
  • 孟艳
    读书伴随一生,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值得回味,留恋,印象深刻的作品,它温暖着,改变着,激励着,滋养着我们,一起来吧,分享读书的快乐!
    2015-08-29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