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地做教师 ——读《内在的从容》有感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很忙,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不例外。当然,周国平先生也很忙,在这本书的《序》中,他对于“忙”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能让自己忙昏了头。”
我想,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这两个界限也尤为重要,第一要“忙得愉快”,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真正喜欢教育”,第二要“忙得有分寸”,一定要有意识地做教师,切不可陷入“瞎忙”的状态。“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只有这样,你才能收获到精神上的快乐,才能从所做的工作中发现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这个“心灵空间”里,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而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更加重要。
我们常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要求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影响是在精神上,因此教师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一点周国平先生在书中《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一文中提出来的。我十分认同,我认为知识性的东西在现代这个社会,要学习并不是难事,即使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位,毕业了还可注意自己参加培训班或者上网查资料自学,但是“精神上”的成长,却必须来自于人,来自于活生生的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触动。所以周国平先生认为“好学校就是有一批好教师的学校”。罗素说,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之情况,周国平先生也补充了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
在《处世》一文中,周国平先生对“成功”的论述也深深触动并改变了我。作为教师,什么才是成功?是评了更高级的职称,有了更多的工资,是获得“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还是所教学生个个都“出人头地”,亦或是人人都夸TA是好老师?我认为,这些可能都是“成功”,我也曾经执着地追求过,甚至为了其中的一些东西忙得“昏了头”,当然其中一些我还在追求,只是不像当年那么专注于斯,因为我发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我所谓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指的是“成就更好的自己”,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对于一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些不仅成就了自己,对学生、对孩子都是极好的熏陶、极好的榜样。我们常说: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如果我们自己连“热爱”两个字都不理解,都不懂,那真正的“热爱”从何谈起,那些所谓的热爱难免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当我们真的懂得了“热爱”,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我相信,这才是成功的真谛,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成功之中。“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
当然,我们是社会人,我们期待自己的工作和付出得到旁人的认可,但若将成功作为首要的人生目标的话,是值得商榷的。在《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一文中,我认识到,能不能成功,算不算成功,可能更多的是要靠运气,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自己是可以做主的。所以,做人、做事,首要的目标应当是优秀而不是成功,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已经是成功的了。
从教师的身份去看,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我认为,优秀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就是“更好的自己”,所以我立志成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成为更好的教师——那种能够用自己的灵魂去触动、影响那么多个年轻的灵魂的老师,而不仅仅是给他们知识上的填补、提升。因此,要成一一个优秀的教师,我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崇高的精神境界”,于我而言,精神上的成长远远胜过知识层面的成长。
周国平先生在《心灵土壤》中写到:“我相信,不论时代怎样,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精神生长的必要资源,因为只要你的心灵土壤足够肥沃,那些神圣和伟大的种子对于你就始终是存在着的。”我的理解是,要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能力,除了专业上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我想我需要接触和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像《内在的从容》(哈哈)、《自由的哲学》;比如做一些看似无用的练习,像冥想、觉察自己;比如认识不同领域优秀的人,像公益人、宗教信徒、社工……我做了将近一年这样的尝试和思考,这让我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圈子,仅仅耕耘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些经历让我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更有思想的人,这些都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成为了更好的教师——那个我心目中的优秀的教师。
我要感谢生活的安排,让我能够《及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我从一入职开始就走进了我最喜欢的也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教育这个领域。老子说:“不是其所者久。”我想经过七年多的实践、反思、成长,我已经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我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也有了足够的清醒去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也要感谢我自己对于教育的那一份热情和执着,让我能够“置心一处、臻于完善”。
《创造》一文中,周国平先生提到,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一切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勋章不能报偿他,亏待也不会使他失落。”来自工作的“生命意义”是对我们自己最大的肯定,而这份“生命的意义”,在一个教室和一个妈妈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多么容易寻找啊,因为我们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内在的从容》这本书我不知道自己看了几遍,想起来的时候都会翻看,翻到哪里看哪里,有的时候很神奇,随手翻到的地方就有我那几天想要寻找的“答案”。这本书应当是我接触“哲学”领域的启蒙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在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让我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独立、丰富、自由、高尚的人”。
一个人的心灵土壤是良田沃土还是荒田瘠土,多半取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耕耘好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因为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会产生新的种子,我们自己会成为新的撒种人……
- 所有评论(343)
-
曹敬波一个人的心灵土壤是良田沃土还是荒田瘠土,多半取决于自己。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耕耘好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因为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会产生新的种子,我们自己会成为新的撒种人2017-01-06 20:51 回复
-
贾红艳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我相信,这才是成功的真谛,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成功之中。 成功是一个社会概念,一个直接面对上帝和自己的人是不会太看重它的。”2017-01-06 14:16 回复
-
安娜写的真好,内在的从容~2017-01-06 09:14 回复
-
李向东写的很好,有独到的见解;看过之后,有所收获,做最好的自己,内在的从容,应该是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真从容,是人生达到了一定境界,自然而然的从容,不是学的,是在生活中不自觉的磨砺的。2017-01-05 18:05 回复
-
赵翠艳作为教师,什么才是成功?不论是为了名利,还是为了事业,最终都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成功的。而把教育当成事业或特别喜爱教育的教师应该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2017-01-05 16:19 回复
-
贾继军喜欢教育的教师们,通过读书活动让我们感觉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们并不孤独,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分享。我们每一个人有意识地耕耘好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因为我们自己结出的果实会产生新的种子,我们自己会成为新的撒种人。2017-01-04 18:04 回复
-
贾继军作为教师,什么才是成功?不论是为了名利,还是为了事业,最终都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成功的。而把教育当成事业或特别喜爱教育的教师应该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2017-01-04 18:04 回复
-
贾继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这是何等的境界呢?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吧!第一境界应该是力争满足教师或人的生存保障。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包含父母、老婆、孩子的基本保障,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不可能给予学生超过亲情的爱。第二境界对得起工作,对学生尽职尽责。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工作,也是教师的责任。帮助孩子长善救失。第三境界喜欢教育,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对学生给予爱仅次于自己的孩子。当我们真正的去爱我们的学生时,我们能感到学生对我们的爱,学生经常说我说的话暖人心,也有的学生说我是她学校里最亲的人,还有一些学生给我写感激的信。第四境界也许是博爱吧!对人性的喜爱,对人格的尊重,对突破国界、宗教的大同世界的属于人类的甚至宇宙的培育吧!2017-01-04 18:03 回复
-
贾继军“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事业只是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而人还有自然属性和自我意识属性。所以当我们身体或心灵离开社会群体时,我们便可以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处于内在的从容与悠闲之中。2017-01-04 18:03 回复
-
张桂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当有意识地耕耘好自己的心灵土壤,让落在其上的好种子得以生根开花,在自己的内心培育出一片美丽的果园。2017-01-04 15:34 回复
-
李学宝写出了老师的心声2017-01-04 15:29 回复
-
施行炯写得真好2017-01-04 15:18 回复
-
李红境界高远,认识深刻,值得学习!2017-01-04 14:09 回复
-
徐亚超值得学习2017-01-03 15:09 回复
-
王慧丽写得太好了。一个有精神丰富的教师,才能引领志向高远的学生。精神上的成长远远胜过知识层面的成长。2017-01-02 15:14 回复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