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妍的日志

芦妍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北京二中一堂人文特色课纪实

芦妍
分类: 听课感悟
更新于: 2016年3月30日 23:35

2015年10月28日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某班        主讲人:王磊老师

课程主题:佛教中国化,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本课是二中的一节美术课和历史课结合的一堂人文特色课,不属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在这里我们不再探讨其在传统学科教育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重点在于本课程人文性、审美情趣方面的尝试和凸显。

思想的内容往往是教师设计、实施过程中比较难以消化解决的部分,思想可以反映也可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王老师在设计佛教中国化的时候选取了一个特殊又典型的社会阶层——封建士大夫,一个群体贯穿始终,逐层递进,对比强烈,最终细化了思想问题。课程形式简单——PPT展示加上师生一问一答,平凡中见深度,深化中体现思想。课程也体现了王老师本身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佛教功底和强烈的语言表现力,慷慨激昂,优雅厚重,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步步紧跟等都是本课程的闪光点。

6631275573398015161.jpg

教授过程:


导入——展出古印度佛像;勇猛丈夫观自在。《华夫经》我国佛像引出佛教在我国中国化了。(照片、文字材料俱在,丰富充实,学生也有足够的思考的空间。)

一、佛教理论体系下的人生哲学

老师:佛教对于现世人生存在的基本观点?

学生:苦等。(既前测了学生,调动学生兴趣,又能帮助老师继续深化分析)

介绍微妙比丘尼缘品故事、人生皆苦,烦恼业因;臧六如龟,防意如臧。

思考:佛教构成了怎样的人生哲学?

学生:淡泊、禁欲、克制

PPT:禁欲、淡泊、克制、无争(故事的讲述绘声绘色,回味悠长,还有总结性的材料和诗歌品读,让学生跟着去感受去感悟,体现了人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特点)

神秀故事,卢姓樵夫本心即佛,后来是慧能大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禅宗的确立,玄觉禅宗

老师:前后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内心释然

老师总结:人心就是一切,它本是清净空灵的,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追求内心的平衡

禁欲苦行到适宜自然

这种改变对其自身有什么理想呢?

学生:更利于传播,让世人更能接受。

老师:确实是这样,它更迎合了世人的需求,与封建士大夫相结合。(既普及了佛教思想的变化,又联系了封建士大夫阶层,为下面的展开做铺垫)

二、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

老师: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学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老师深入剖析:实际更愿入世,思想上更符合禅宗哲学。

材料例证:天宝后,诗人多......寄行于江湖僧寺。《题鸥林寺僧舍》宋以居士居多:比如说学生熟悉的东坡居士

得出结论:两宋仰慕神学,仰慕禅宗(材料丰富,也利用了历史上的时代背景)

三、禅宗影响下士大夫的人生哲学

选了著名的唐宋居士对比——李白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唐:粗犷、开朗、任性;宋:细腻,内敛,克制(深入对比,点明了主题)

最后:这样的人生哲学带来怎样审美情境?(简要欣赏,呼应主题,有体现和美术的结合)

 宋 马远寒江独钓  夜静水寒鱼不石,满船空载月明归,钓的是孤寂

北宋《雪景寒林图》缥缈、寒凉,着色墨色 内敛含蓄流淌

师:内心宁静感受在画上,更多地有了几分禅意,幽深清远,未尝不也是一种哲学态度呢?

6631342643607315045.jpg

纪实总结:学校开设这样的特色课可以说是利用教师的智慧和特长,深化了人文色彩,达到学校、老师、学生的三赢,是一个很有开创性的探索,希望以后可以多多地接触这样的创新课程。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