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妍的日志

芦妍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40分钟的历史课程延展性

芦妍
分类: 听课感悟
更新于: 2016年3月30日 23:43

          一堂普通的中学历史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如何在这样一节短时间的课里既讲出史实,又能体现深度、蕴藏思想、引导思考,这是我们从事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权衡和考虑的问题,今天去北京四中听了赵利剑老师的高二文科班的常规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可以说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而且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走向世界的日本》是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的一课,里面包含日本1889年宪法、日本对外扩张、崛起为东方强国等内容。作为政治改革收尾的一课,里面既有政治制度,又有后来国家行为,内容庞杂,政治史的部分又不好讲,赵老师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国和民,不仅把这一课串起来,立意提升了,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历史学养。

  课程的导入是日本的国歌,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对国歌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尊皇的思想。这就给我们了一个启发就是导入不仅是为了导而导,还要进入本课,导入的材料要为后续的讲解提供支撑。之后就是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了,讲政治制度时引入法律文本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手法了,赵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法律文本、政治制度真正地带入了历史的领域。赵老师呈现了比较清晰的日本宪法的片段,第一章的天皇章可以看出天皇在日本的统治权,这里他提问同一时期别的英国的宪法在于对君权的限制,而日本的宪法确是强调,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平心而论是比较深的,他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也尝试着进行了回答,赵老师对学生的观点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剥丝抽茧、及时分析纠正,特别注意课堂的再生资源。当然这与赵老师本身深厚的历史知识分不开。另外这样的一个提问思路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思考的切口,就是可以跟同一时期别的国家的宪法的限制君权比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他不断引导之前所学的废藩置县,出具材料,帮助学生得出了加强国权的结论,加强公民意识,他的立意就高了很多。他的立意不仅于此,他又出具了宪法第二章臣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让同学们逐条分析,可以得出这个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了向近代的过渡,最后他提出国和民应该怎么衡量和取舍,这是贯穿课程始终的问题。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很多政治制度的内容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国家层面,他由国家落实到人,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关于这个问题,赵老师举出了福泽谕吉的一句话,他明确地表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选择了国家,随后赵老师举出了《日本历史》的史料去表明,选择国家不代表就是国权主义,也不代表说日本1889年的宪法是军国主义的,这些内容表明了赵老师的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也具有思考性,提到对外扩张我们可以从政治角度进行思考。也实现第二个内容踏上对外扩张之路的自然过渡,这一部分讲解的时候,赵老师兼顾考试,先进行了知识梳理,然后又问,为什么日本的对外扩张进行得那么顺利,他找了一个参照物,和中国进行了对比,进而比较了两国的政治体制,这就把政治的内容放在了历史的视野来理解,得出了日本的政治体制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让同学们理解了评价问题要把它放在历史、当时当地的背景下。从另一侧面也表明了老师的态度:国权胜于民权在当时是合适的。最后出于本单元的总结课,赵老师从背景、任务、性质、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总结也是一种提升。比如说在背景方面,老师就问如果没有外来压力,日本能不能有明治维新?性质是由任务决定的,他又选择了美国独立战争作为参照系,最后集中解决了国和民的问题,这回放在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下进行探讨,言之有据,还问同学们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国民,你觉得幸福吗?这个提问是非常接地气的,而且并不是简单地思考,得出当时的条件下增强国家力量是必要的,之后日本该何去何从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又给同学们展现了一个思考视角。

总之,赵老师这课在不长的时间里提供了多种思考视角,真正实现了讲是为学生的思考、学习服务,真正实现了历史教学的顶层设计。有的老师给这节课评价了一个词——小清新,切口小,以日本宪法为核心,进行拓展;逻辑清楚;材料新,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这样一堂课下来,可以感觉到赵老师真的是思考了很多,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如果老师不把问题提前想到,学生又怎么会有价值的思考。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课程,赵老师呈现的就是既有实际又有深度,让人听来也是回味无穷,真的是值得我们不断品读。所以,历史课的质量不会被较少的课时限制,就看老师们怎么设计怎么讲了,不管怎样,读书、思考还是很必要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