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悟备课之感
三悟备课之感
因为年轻,总是多了讲各种示范课、研究课的机会,我也喜欢上了这些挑战,而上课容易,备课难。
刚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备课方法就是先看教参,然后找到这节课的重点和自己设计的创新点,接下来就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设计,那时没有多媒体电脑,只有投影仪,最先进的就是自己精心书写的投影片,似乎备课很简单。
走入城区后,发现每一个主任在指导我讲课前总是要叮嘱:好好备课。怎样是好好备课呢?我还是找不到秘诀,后来自己钻进了图书馆,翻阅起《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欣赏着一片片精彩的设计,我发现他们的教学环节是有一条情感主线的,比如《落花生》一课,一位教师设计的环节便是“种花生,种下平凡的种子——收花生,体验丰收的喜悦——议花生,品味做人的道理——做花生,培养朴实的人格”这样似乎一节课的情感点就是逐步升华而由于文本相辅相成的,于是我开始在备课时也去着力寻找教学的主线。
当我翻阅窦桂梅老师的《为生命奠基》一书时,我又发现窦老师备课前从来不是先翻阅教参,而是反复读课文,体悟文本,一遍又一遍,比如她教学《秋天的怀念》时,第一遍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第二遍读懂了文章的情感,第三遍则读懂了作者的内心,第四遍还读进了自己的体验。对了,备课最关键的就是解读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借助教参的思想去解读,还要备作者,备作者的作品、人品、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这些都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书总是在我“山穷水尽”时带来“柳暗花明”,我自己给备课提出了“三备”:备作者、备文本,还有备学生,备作者要备作者的作品风格、人品和创作文章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备文本,即借助参考备文章的整体内容、写作方法、情感主线和重点体悟的词句;备学生要备学生的年段特点即最近发展区,备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情况,以及这节课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
有了这些理念加实践的指引,我的备课不仅有了方向,也提高了层次,课堂上也更加得心应手了,真正做到了有“备”而来。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