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香的日志

刘梅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2017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策略(原创)

刘梅香
分类: 中考
更新于: 2017年5月18日 21:01

《2016年考试说明》规定“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见附录三)和人教版、河大版、语文版三个版本共有的4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为考试范围。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2017年考试说明》去掉了“也可”两个字。既然说以这些规定篇目考为考试范围,又说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而且2017年增加了“何”“焉”“所”“因”四个虚词,删掉了“乎”和“然”。《 2017年中考说明》所列的虚词是:之(2014、2015考)、其(2015考)、而(2009、2013、2015考)、以(2012考)、于(2010考)、与(2011、2015考)、乃、虽、为、者、且、则、何、焉、所、因。(需注意“为……所”的联合考查)

例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由是:

(2)鉞贩盐市中                      市:

(3)而己有饥色                      色:

(4)奉母终身怡然                   怡然: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答: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2015河北中考)

复习提示:由第8题,联想到《陈涉世家》“比至陈”:“等到”的意思。第10题联想到《出师表》“由是感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百里奚居于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连同第9题中涉及到的课内4篇,2015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占8分。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4)竟不索其直                   竟: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2016河北中考)

第11题“相与步于中庭”或“苏轼与怀民一起散步”(意思对即可)在2016年中考,课内分值明的是2分;隐形的课内考查是第7题:解释词语,结合语境理解也不难,四个词在平时课内文言文也有所体现,课内共占6分。2017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文言文阅读第35至39页,由比2016年的8篇,减少至5篇,其中4篇是课外单篇,1篇是课内、外对比。

2017新增文言虚词梳理

◆何:① 相当于“什么”:1.何陋之有?2.同予者何人?3.问今是何世 4.然则何时而乐也?5.何夜无月?

6.何处无竹柏?

②相当于“为什么”:1.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1:徐公何能及君也?(可译为“怎么” )。

例2: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可译为“哪一样”)

④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翻译为“多么”。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焉:①代词“他”。例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例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表示“疑问”的代词,“哪”“哪里”。例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③表示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呢”。例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表陈述语气,翻译为“了”。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⑤兼词,翻译为“在里面”。例1:惧有伏焉。 例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例3:又何间焉?

◆因:①连词,“因此”。例1: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动词,“顺着”,“就着”。例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例2: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介词,凭借。例:高祖因之已成帝业。(《隆中对》)

④副词,“于是,就”。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所:① “为……所……”,表被动。例1:山峦为晴雪所洗。例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 ……的事物”、“ ……的地方”等。

例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例2:问所从来。  例3:卒或有所闻。

③﹝所以﹞:1.表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用来。  例1:所以动心忍耐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④处所,地方。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得所: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

复习策略

1.重视课内文言文,只有扎实掌握了课内文言文,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外文言文阅读。

2.训练学生结合注释、独立读懂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要训练自己原创、改编、组合中考仿真题的能力,根据《2017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课内文言知识,选择课外材料,自己加工。吸纳各种复习材料的精华,优化最佳复习内容,一道题中尽量涵盖多个知识点的考查。

4.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重点培养理解和领悟能力。对文言词句和基本内容,重在理解和领悟,要结合语境练习,归纳特点。坚决杜绝脱离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翻译,中考考的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命题趋势逐年偏重课外文言文的考查。

5.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一定要个别辅导,加大检查力度。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