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香的日志

刘梅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2017中考复习策略之记叙文阅读(原创)

刘梅香
更新于: 2017年5月18日 21:00


《语文课程标准》对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有:“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记叙文阅读选材标准:文质兼美,读后给人以心灵的洗涤陶冶或思想的启发教育,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2010年《最美的善举》、2011年《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2012年《儿时的恶作剧》、

2013年《雪一化就有路了》、2014《五猖会》、2015《寒冷的冬夜》、2016《骆驼祥子》

记叙文阅读试题类型:

1.文意整体感知

例1:题目中“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他是最美的?(河北2010年)

2.句子赏析

例1:对“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简要赏析。(答题提示:从用词和修辞角度赏析均可,要言之成理)(河北2010中考)

3.第一人称的好处。(2010《最美的善举》)

答:给人真实可信之感。

4.写法的作用

例1: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2010河北)

本题指出写法并举出例子2分,分析作用1分。欲扬先抑的作用:使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这一点可结合学生最熟悉的《阿长与山海经》理解,不要刻意死记硬背。对比的作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例2:选文运用了对比写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2014河北《五猖会》第22题:)

提示:答写法的分析,一定要围绕文章中心来答,任何写法的选择、材料的使用都是为如初稳重中心服务的。

5.景物描写及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人物出场做铺垫、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例1:河北2011《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第19题: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划线句:那里花木繁茂,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答: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例2:选文多次写天气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5河北《寒冷的冬夜》)

答: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衬托“我”内心的孤寂。

6.人物描写及作用

人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要联系中心来考虑。

例1:文章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动作上的细节描写)(2002河北中考《木笛》)

答: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例2:.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外貌描写)(2002河北中考)

答: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例3:对“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这句进行赏析。(神态描写)(2015河北中考)

答:这是一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车夫因“我”失信和给钱伤他自尊而产生不满情绪。

7.插叙内容及作用

例1:第8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河北2011中考)

答: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8.题目或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①题目:是行文的线索

例1: “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2014河北中考《五猖会》)

②文段或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例1:“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个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篇末议论抒情语句的作用。)答: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2002河北《木笛》)

例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005年河北中考《白苍鹭 》)

——含蓄的揭示文章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9.理清文章思路:

方法是: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以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为依据),小说注意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散文注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要善于抓线索。

例如: “文章回忆了童年时的哪几个片段?”(2006年河北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

答题方法是:主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来理清文章思路。

10.主题思想的领会和把握。

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涉及两种题型:

(1)归纳中心: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

B.抓住文中议论抒情句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

例1: “结合加着重号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2015河北中考)

例2: “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河北2013中考)

11.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技巧: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例1: “从选文第5段内容看,祥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河北2016)

例2:《木笛》24小题“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分析:能从众多选手中从初试到复试最后闯入终试,可见其音乐才华非同一般,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拒绝演奏“欢乐颂”可见其崇高的民族精神。

12.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②事件线索③物品线索④感情线索⑤时间线索

例:在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013河北)激愤恼恨→→→

答这样的题,要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心里就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以备文后出现这样的考题,如果不出现,也为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做了必读的准备。

复习时:要认真研究《2017考试说明》中的考点,精选课外文章进行训练。不要陷入题海。除了规律性答题掌握之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记叙文、静下心来读懂记叙文,比如2012年《儿时的恶作剧》除了第22题“语言特点”较有规律可寻之外,其它4道共12分的题均是对文本本身的主观理解的考查,2016年中考也如此。这样的题需要课上给学生时间,做到:静读、静思,这样才能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细致理解课文、准确全面作答。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