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红的日志

冯翠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学习笔记(1)

冯翠红
分类: 我的阅读收获
更新于: 2016年5月1日 15:09


2008年温教授答《语文建设》杂志记者问的内容

1. 关于母语(这一部分内容自己以前有理解,但不能够准确表达,今天在温教授这里读到了相应的言论。)

★   所谓语文就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母语虽然内化在人的精神和思维习惯中,但这需要过程,所以母语要长期不断地学习,语文素养提高是长远的事情。

★  语言、文学、文字、文化等方面,都和母语学习紧密有关,几个方面应当是互相融合习得的。

★  母语又是必然带上特定民族文化内蕴的,学习母语,同时可以提升文化力、思想力、审美力等等。

2.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

★  (课程标准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提法,是有针对性的,带有纠偏的意思。但不宜理解为现在课改就是强化人文性,弱化工具性,而应当是两者自然的结合,在教学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自然生成。(那一阵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旋风已经刮过去了,持续了十来年呢!)

★  一线教师备课不必处处考虑如何呈现人文性,显示已经在改革,实际上,人文性比较虚,它是弥漫于整个教学的。(红字部分表达精准精美!)

3. 关于文学教育和文学素养

★  我们所谓“素质教育”,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用体现人类最高尚的精神与智慧的文化去熏陶青少年,文学经典因为负载着这些精神智慧,是学生人格成长最好的营养,多接触阅读,将受益无穷。

★  读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当作家,甚至也不只是为了学习写作,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熏陶,是品位的提高,是生活的乐趣。

★  就学生而言,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最主要的途径,这可能就是终生受益的好的品味,一种可以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生活方式。

★  要成为有文学素养的老师,起码要能抵制一些诱惑,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无论怎样忙,自己都能抽点时间读书,特别是读一些经典或优秀的作品。

★  (要成为有文学素养的老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修,自己重新审视与学习中文专业的课程,不一定正式在职读研究生,就是定个可行的计划,自己来学习。因为已经有了教学实践,学起来会有新的新的收获,不是过去学习的重复。

4. 精短语录

★  理论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要看解决问题的锋利程度。——温儒敏

★  一个人要精通一门学科就需要付出毕生的经历,在语言方面,则是母语。——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  课改应当和高考“相生相克”是在高考不可能完全取消的前提下的渐进的改革,课改可以和高考一起改进。——温儒敏

★  道理上应当衔接,实际上未能很好做到。——温儒敏

★  高考是国策,是民族习惯,承载着沉重的社会心理,马上取消不可能,改起来难度很大。——温儒敏

★  学习需要毅力,“多快好省”的办法好像还没有发现。——温儒敏

★  培养专业兴趣与专业敏感很重要,是长期的事情。——温儒敏

★  所谓专业发展也是人生事业的发展,要有一点理想主义。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2)
  • 冯翠红
    张秋梅: 冯老师将温教授的重要观点总结在一起,便于大家的学习!赞!
    回复 @张秋梅:我觉得读温教授的书很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所以决定慢慢地读完——这样的书是需要慢慢读的。
    2016-04-28 16:22 回复
  • 张秋梅
    冯老师将温教授的重要观点总结在一起,便于大家的学习!赞!
    2016-04-28 1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