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红的日志

冯翠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走在邯郸的巷陌

冯翠红
更新于: 2016年10月23日 22:47


确定了去邯郸的行程,心中竟莫名地泛起阵阵惊喜和期待。

双脚一踏上邯郸的地面,我便开始满大街打量。打量什么?我想看看邯郸人到底是如何的步姿潇洒曼妙,竟引得那寿陵少年亦步亦趋以致失却本步。莫非,我就是因为这“邯郸学步”的成语而期待此行吗?连自己都哑然失笑了,这邯郸的满大街上步履匆匆的芸芸众人,有昂首挺胸的,也有低头弯背的,有步伐矫健的,也有举步蹒跚的,当然也不乏八字脚和罗圈腿的造型从眼前晃过……跟我们唐山的大街上也并无两样啊!其实在没到邯郸之前我又何尝不知道看到的会是这样。但我仍然想看,看到之后也并不妨碍我兴致勃勃地继续看,而且眼前还时不时浮现一下那宽衣长袖的寿陵少年。

我要去讲课的地点是馆陶县。我是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只是凭着感性觉得这是一个好悠远雅致的地名,让人想到一件完美朴厚的文物。我的感觉果然没错,进入县城不久,就看到了“魏征路”的街牌。“魏征?是那个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大业的一代名相吗?”我忍不住问。接站的杨师傅说:“有部分学者认为馆陶是魏征的籍贯。”接着又自然而然地讲述起了这里是汉朝馆陶公主的封地,并且因此得名,馆陶公主就是‘金屋藏娇’中那个阿娇的母亲啊。我对馆陶公主并不怎么知道,可金屋藏娇的故事却是在看小人儿书的年龄就牢记了的。因为这个典故,馆陶公主变得亲切起来,初次登临的这片土地也不再觉得陌生。

19日返程,没有更早的高铁,我可以有三四个小时等候,早就决定要用这段空闲到邯郸市里走走。我要去拜访回车巷!虽然此行时间太有限,我仍然选坐公交。在我的理解中,坐公交是用一种现代的方式在城市里散步,不急不徐,想逗留一会儿到某个站点儿就下车来,待到玩够看够了下趟车来了再上去接着走;而坐出租总带给人一种匆匆赶路的心情。在公交站上跟人家打听,受到好心者的提醒:“回车巷没有什么好看的,你去了就会后悔。其实你这段时间可以到丛台公园转转,那里人多景也多……”他又耐心地给我介绍了一大推丛台的古迹。“可我,还是想去回车巷。”等到能插进话去时,我真诚地谢过他之后这样说。面对我的固执,好心者只好无奈地笑笑。心底的声音告诉我,有再多的景观,我也会首选回车巷,更何况我今天也许只能拜览一处名胜。

坐上46路公交,随着车身的摇晃,我的思绪也开始激荡。小学时候就读过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渑池会的故事、负荆请罪的故事、纸上谈兵的故事,初中时朗朗背诵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的诗句,都在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被连缀起来。此时,所读过的这些拥着挤着涌出我的脑海,牵领着我的目光穿越了公交车窗玻璃以及两旁的行道树和林立的高大建筑,一个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物都在我的眼前活动起来。价值连城、白璧微瑕、完璧归赵、怒发冲冠、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这一个个成语,也如一颗颗明珠,璀璨的光亮穿越漫漫岁月一直烛照到我这个现代人的心空。近40分钟的车程。就在这时断时续的故事和恍恍惚惚出场的人物中似乎只有一会儿就过去了。

赵都小学站下车,我不再打听,而是在这一带转悠着自己寻找那一道窄窄的古巷。我知道回车巷一带是邯郸的老城区,踏着已被硬化了的水泥路或石板路,想象着两千多年前这里可能是一副什么图景,说不定历史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就曾在这里或悠悠或款款或匆匆或惶惶地走过。

并没有费什么周折,回车巷找到了。一座并不起眼的布满了涂鸦痕迹的石碑提醒我:穿越两千多年的漠漠风尘,曾经有一个“操天下大势为己用”的大智大勇之人,用“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胸襟,把邯郸城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道窄巷,塑铸成一座大德的丰碑,让世代的人们如临泰山般仰望。驻足瞩望,我仿佛听到了那段回响了几千年的对话。“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走入巷子,我一步一步很用心地踩下去,似乎透过方石砖在用我的脚探寻当年蔺相如的车辙印或廉颇的马蹄痕。小巷两边的墙上布有在我脑海中也应该在世人的脑海中深深烙印的那几个故事,还有附近的仿古建筑和巷子另一端的“蔺相如回车巷碑亭”,一眼就能看出都是现代人的作品。这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我们要看什么呢?近三千年的风刀霜剑足以让一切有形的物什零落成泥,可是岁月悠悠却让那深重的足音汇入大地的脉搏一直绵延跳动到如今,而且日益雄浑。我在这巷子里走了几个来回,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用心去感应这脉搏的律动。

回车巷之行,我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却来得心满意足。走出巷子回望的瞬间,我竟忽然理解了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阳关雪》里的一段话:“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是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再坐上公交,40分钟的车程其实也足够长。我知道邯郸古城其实并没有这么大,很多途径的地方在历史上只是阡陌交通的旷野。我的思绪又开始驰骋,目光竭尽眼力向车窗外的更远处眺望。那“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赵都古城遗址到底什么样?哪里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插箭岭?这一站是丛台公园,丛台——赵武灵王曾在这里演练军队、观看歌舞啊,赵太后是不是也在这里询问齐使呢?也许附近就曾是庞涓指挥包围赵都的军营吧,他万万没有想到却让孙膑留下了围魏救赵的美谈。赵王和平原君到城外的哪个方向迎接叩拜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恩惠与贤德?毛遂慨然自荐之处一定在一座深广阔大的庭院,他穿越历史的声音却曾换得众多的食客斜目嗤鼻啊。突然,眼前的匾牌上晃过一个“梁”字,我便怀疑这里是不是曾经成全了卢秀才黄粱一梦的客栈屋舍……没有顺序似乎也不讲缘由,这些就像蓝天上的白云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飘来飘去。

公交已经驶入了高铁站,我的思绪还在市内流连。邯郸,不久后的一个日子我定会专程来拜访你!走在邯郸的巷陌,就穿行在成语与典故的丛林,它们依托于文字,把历史拉得与我们是如此切近——空间上的交叠,也缩短了时间的距离。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8)
  • 聂术江
    让人仿佛回到了“完璧归赵”的邯郸,我们的都城,燕赵儿女的心灵家园。
    2016-10-27 20:32 回复
  • 冯翠红
    张志超: 从微信公众号追随到此处,真的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我有很想去看看的冲动。
    回复 @张志超:邯郸之行,真的意犹未尽呢。
    2016-10-26 16:10 回复
  • 冯翠红
    窦俊焕: 看姐姐这篇文字,特别共鸣,邯郸是一个别有风情的城市。我最难忘它街道两旁缀满红灯笼的梧桐树,晚间游邯郸,更是惬意。如果说其他的城市都走在现代化的繁华上,邯郸应该是让你沉浸在远古的文化中。丛台公园处处故事,步步文化,姐姐下次一定要去啊!有时间约着姐姐一起去再游邯郸!
    回复 @窦俊焕:“丛台公园处处故事,步步文化。”必须要去的,有机会咱一起去!
    2016-10-26 16:09 回复
  • 冯翠红
    田静平: 我去过丛台公园,那还是94年的事儿,火车站的胡服骑射雕塑和赵武灵王的丛台是我青春时近距离“看见”的,当时同游的同学也不太想去,其实不管现存文物的形式是哪样的,我认为重点是:最好是带着历史带着文化甚至带着一点点穿越的想法来游,这样才有滋味。
    回复 @田静平:知音啊!
    2016-10-26 16:08 回复
  • 田静平
    我去过丛台公园,那还是94年的事儿,火车站的胡服骑射雕塑和赵武灵王的丛台是我青春时近距离“看见”的,当时同游的同学也不太想去,其实不管现存文物的形式是哪样的,我认为重点是:最好是带着历史带着文化甚至带着一点点穿越的想法来游,这样才有滋味。
    2016-10-26 08:05 回复
  • 张志超
    从微信公众号追随到此处,真的是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我有很想去看看的冲动。
    2016-10-25 09:39 回复
  • 窦俊焕
    只可惜我没有姐姐这么多的常识,这么好的文笔,只会在照片里回忆,还得努力!
    2016-10-24 13:50 回复
  • 窦俊焕
    看姐姐这篇文字,特别共鸣,邯郸是一个别有风情的城市。我最难忘它街道两旁缀满红灯笼的梧桐树,晚间游邯郸,更是惬意。如果说其他的城市都走在现代化的繁华上,邯郸应该是让你沉浸在远古的文化中。丛台公园处处故事,步步文化,姐姐下次一定要去啊!有时间约着姐姐一起去再游邯郸!
    2016-10-24 13: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