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孙彩文:履道尚谦

孙彩文
分类: 读书叙事
更新于: 2016年3月9日 22:22

履卦“九二”王弼释曰:“履道尚谦,不喜处盈,务在致诚,恶夫外饰者也。”

受之启发,基于当下学生综合素养缺失而口语交际边缘化引发思考,与课标和教学对话,探究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我们的对话在三人间展开:

A:刘学华,廊坊文安县小学副校长。

B:孙彩文,玉田县教育局科长。

C:乔素云,廊坊安次县小学语文教师。

十分钟对话梳理如下:

A:大家好!今天我们聚焦“讲故事·习表达”版块,结合三年级“口语交际.故事会”进行解析。我们有幸请到了孙彩文、乔素云两位老师,我们三位和大家共同研讨。

B:老师们好!

C:大家好!

A:我叫刘学华,我们的研讨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课标解析、教材解析、学情解析、教学解析。

我们先进入第一环节,对课标进行解析。题目是:学到源头理自通。这是宋代诗人吴泳《和张亨泉宴鹿鸣》中的诗句。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清晰把握学习内容,一定要回到“源头”,也就是回到我们的内心体验与课标进行对话。

B:说的真好。“源头”启发我联想《诗经》描画的美景:“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在诗经语境中思考,“口语交际”正是那悦耳鸟鸣声中初起的太阳。想想,我们原来叫“说话”,新课标改为“口语交际”,只是概念的转换吗?不是。新课标把“口语交际”放在了“场域”学习文化视框,目的在于把“我”和世界万物联结,就像“早上的太阳在悦耳的鸟鸣声中升起”一样,是在圆融的氛围你我他真实对谈,谈学习、谈生活、谈生命,谈成长,这样的“故事”是内心流淌的美妙体验,是真实的,是自我的,是“源头”。

A:求本溯源,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哪些要求呢?乔老师与大家分享吧。

C: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这样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我理解呢,新课标倡导三方面价值取向:能力取向、交际取向、态度取向。

能力取向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这三大能力,是难点,也是重点。

交际取向和态度取向是“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养。

B:从“人际交流”角度看,刘老师怎么诠释?。

A:我理解,新课标中提出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听或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个互动过程,要求双方或多方进行信息共享、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如果只是像原来那样教师单方面讲,学生单向去听,学生(PPT)“人际交流素养”不可能提高。

B:是的,“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场域氛围也将是一纸空文。”事实上,“文明和谐”的态度取向不是朝夕之利,一定是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养育而得。所以新课标明确了各个年段“态度取向”的具体要求,还是乔老师与大家分享吧。

C:第一学段,就是1-2 年级,有四点要求“认真听别人讲话”、“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第二学段,3- 4 年级,要求重点是“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第三学段,5- 6 年级,提出更高要求“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

B:这些要求在“口语交际·故事会”的教学中怎么落实?刘老师这方面体会最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A:我想,既然口语交际是场域学习,所以三年级口语交际·故事会应该是听、说、读、写、用的有机融合。首先应该是“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口语交际做好知识储备。其次才是“讲”。是讲不是读,是选择自己的语感,借助肢体语言去表达。还有“听”。听是一门艺术,听故事,关键是听表达者内心的声音,和自己的内心体验对接,共情地问询或回应。写、用,是鉴赏,是口语交际的归宿。所以,口语交际是读书、讲述、倾听、鉴赏的有机结合。

B:这样的口语交际,把课堂拓展为生活场境,把自我和世界联结,是“雝雝鸣雁,旭日始旦”的真实体验。这是场域学习的灵魂所在。

A:以上呢,我们用真实的内心体验与课标对话,发现了“口语交际·故事会”的课程文化:场域学习。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口语交际是能力取向、交际取向、态度取向的融合。二是口语交际是听、说、读、写、用的融合。归根结底,口语交际是生命个体的内在和世界的外在联结,是你我他生命相遇,这是学习的场域,是“雝雝鸣雁,旭日始旦”美好的开始。

我们的对话是原生态的。把对话最精彩的部分镶嵌在叙事之中,使读者在叙事中理解对话,在对话中延伸叙事。

“履道坦坦”,履卦“九二”之吉之利之美,终会洞性灵之奥区,极教育之骨髓。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