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孙彩文:从课堂崩溃说开去

孙彩文
分类: 读书叙事
更新于: 2016年3月13日 16:51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真诚地感谢您牺牲双休日时间前来听课,大家辛苦了!

一直以为,唤醒和凝聚教师智慧,为学生有适合的教育通道脱颖而出铺垫基础,在目前的制度挤压下只是自己一闪的梦想,特别是离开课堂,从事教育装备工作后,更期盼制度要求范围外的发展可能。因为,从教28载,“课堂”是我的最爱!所以,感恩市教育局组织“送课下乡”活动,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向××的老师们讨教,学习“大语文”教育精髓,期望助力我们玉田乃至唐山各县区,和贵县区一样,慢慢使素质教育变为家长、社会认可的现实,使语文课堂更柔软一些,更人性一些,更松绑一些,这样,语文教师们就会从“课堂崩溃”中走出来,如我一样,萃取时光滞留的精华与睿智,浸润生活幸福的宁静与慈善。

 

第一部分  课堂崩溃的感性认知与理性剖析

 

让我们从“课堂崩溃”说开去,用各自切身的体验和“新课标”的理念碰撞,在共情释怀的交流中收获意识之光被照亮的豁然贯通。

【互动引领】

你在哪一时期有过“课堂崩溃”现象发生,请在坐标上标注出来,并正确归因。

请大家放松心灵,话从心里流出即可,可以是原本想说的,也可以讲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个故事激活另一个故事。

让我们坦诚分享,静静聆听,理解回应。期待下面十组题目可以引发大家感性的认知、理性的思考以及情感的共鸣。

  第一组 创新导入情境,激活氛围且融贯知识结构

  第二组 智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组 让考评标准之外的自身优势照亮课堂

  第四组 注入教师激情或个性魅力的课堂

  第五组 开放的课堂展现学生的内在魅力

  第六组 课堂中吸引师生共同探究的“伟大事物”

  第七组 捕捉教学创新或巧妙设问灵感

  第八组 对学生独特性的理解

  第九组 善用谦卑低位迎来生命转化

  第十组 唤醒学生心灵,聆听制度变得良善的内在纹理

【共同分享】

我的课堂剪影:

1、课堂,嵌入冬天的镜框(例:第一节课,学生给我一个下马威)

2、含泪的手,埋葬一朵花苞(例:参加省赛,不屑“做”课,被淘汰)

3、喜悦,在寂寞的指尖流淌(例:为日本米子市立向学生讲课)

4、梦,开出花来……(例:与支玉恒老师同课异构,为全国名师讲课)

5、我爱你,课堂!(例:名师送课下乡《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

【自我剖析】

课堂崩溃原因何在?一是教学经验不足;二是知识储备不够;三是人文素养有缺失。所以,没有底气,恐惧!——这种恐惧在大型活动时能明显感觉到。(例:送课下乡)

克服恐惧的办法——学习!务实!

学习是最有效的办法,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教学勇气》在中国”全球高峰论坛。感触极深:一本书、一位心灵导师,足可以让自己内心变得强大!

务实就是坚持。守望当下,吸收正能量,不懈地走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在课堂,因为我是教师!

 

第二部分 语文新课标的解读与语文教学发展趋势的把握

 

2011版新课标,明确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首先,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用),提高人文素养。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由“教课文”变成用文本学语言、用语言,要和内容分析式阅读说再见,实现“群文阅读”的美丽转身。

一、群文阅读概念界说

1、群文阅读概念释义。

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本。“群文阅读”即同一个议题,通过多个文本阅读,进行探索性学习。简言之,“群文阅读”就是“班级读书会”的课内形式。

2、群文阅读与单文阅读的区别。单篇文本阅读是内容分析式阅读,侧重精读。群文阅读是思考式阅读,侧重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不仅要加大阅读量,而且要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反思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多采用默读、浏览、略读、跳读等方法。

3、群文阅读的意义。从单篇到“群文”,对阅读教学而言,其意义在于,一是让师生回到阅读的本原。要自主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二是模拟和回应现实阅读情状。要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三是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再又深又细地讲析文章,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了。这对语文教师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多读书,要丰盈精神,要丰富生活积累!

二、群文阅读基于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调整和要求

1、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强调“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2、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提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3、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三、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究

1、和“内容分析”式阅读说再见。

群文阅读是体验式学习,一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二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应以学生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三要改进“教”的法子。从课文这个“例”拓展到多个文本,带领学生深入到语言中,得意、得言、得法。要先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

这样的阅读教学必须和“内容分析”式阅读说再见,着力于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的培养。三种能力指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进行解释的能力;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包括对文本内容的评价,表达情意的评价,对语言的写法的评价。四种技能指朗读的技能:放声读,有感情读;默读的技能:独立思考,潜下心来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问题;略读的技能:比较快的读,整体把握;浏览的技能:更快地读,一目十行,与需要无关的不读,具有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五种习惯指自学和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低年级画画生字词语,中年级划句子,做批注,高年级摘记,写体会;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2、和经典相约,共舞课堂。

群文阅读注重给孩子们文化的熏陶与滋养,甚至是一种信仰,在于使一行行美丽、跳动的文字被编织进孩子的灵魂,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储备,丰富当下的生命。从“知识”到“生命”,这是“教什么”的价值诉求发生的“质变”。

第一、把握阅读方法是群文阅读的重点。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我们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少。就像人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阅读也是在阅读中学会的。阅读经验无法由他人替代,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实现“多读”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文本细读。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要披文入情、咬文嚼字才能读出精微深刻的地方,读出新鲜感和探究欲。二是“群文阅读”,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才能涌现质疑和发现。“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应该占取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我们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学生的真问题、真发现,往往是将所阅读的文本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它文本、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本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连结后产生的,这就是“群文阅读”。问题的关键是,小学生还在发展中,很多孩子在读一篇文章时还不具备链接其它文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性阅读或纵向升华性阅读,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例如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完以后,你疑惑自然来了,你努力想做出判断,于是,你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活动中感悟。

“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沈大安老师语)。除了朗读,还可以默读、速读(扫读、跳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如今,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师生进行理性选择、分析和理解。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精读等,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并且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4、多读书、读整本书,在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中提升。

群文阅读关注“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链接等。“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步知识、技能精熟的学习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方法学习,语文素养提升的教学范式。

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以要精选文本,二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实作体验——教学案列: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目的,编写本教案。 

【教学内容】

1.整单元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

2.《同步阅读》教材:《会摇尾巴的狼》《孩子和蜗牛》《战胜命运的孩子》《我的花园》……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2.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和想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我们每天都听到或看到甚至亲身经历着一些有意思有乐趣的事,你能把它们说给大伙听听吗?

(学生说,师与其他同学倾听,一起分享。)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刚刚学习的第一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

(学生回忆,老师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

这些文章里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忍不住要停下来思考一番,从其中的人和事中学习到一些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课件出示“知识树”并出示主题——“怎样看问题”)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怎样看问题”,而这些文章到底让我们学到了哪些态度和方法呢?谁来说说?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汇报内容与主题,老师总结并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和主题)

《寓言两则》——知错能改;    《惊弓之鸟》——观察思考; 

《画杨桃》——实事求是;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开拓创新。)

【设计理念:课内文章在课堂教学时已经理解得很透彻了,本版块重在以复习的方式引出本单元的主题,重点不在文章细节。】 

三、阅读概览

1. 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而在我们的课外《同步阅读》第一单元中,我们也一起选择了四篇相关主题的文章——

(课件出示四篇文章:《会摇尾巴的狼》《孩子和蜗牛》《战胜命运的孩子》《我的花园》)

老师还在课前给同学们发了阅读浏览表,请大家拿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填写的《阅读浏览表》,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并概括出篇文章的主题词。(师巡视,生讨论交流)

附:阅读浏览表

题目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会摇尾巴的狼》 严文井      

《孩子和蜗牛》 杨丽红      

《战胜命运的孩子》 方崇智      

《我的花园》 柏林

 (此表为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写,相当于阅读提示)

(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并提炼主题词,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会摇尾巴的狼》——认清本质

《孩子和蜗牛》——奇思妙想

《战胜命运的孩子》——扬长避短

《我的花园》——合理计划

四、主题拓展

1.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学习,我们认识到怎样来看问题,怎样来想问题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它也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它需要我们认清本质,它也需要我们有奇思妙想,方法上既要合理计划又要扬长避短。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又还有哪些看问题想问题的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呢?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的知识树周围相机板书。比如:一视同仁、换位思考、角度多样、去伪存真、求同存异……)

2.总结:通过我们课内的学习,我们研究了课内的四篇文章,通过大家课外的阅读,今天又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几篇文章,我们还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展现了我们看问题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孩子们,在我们自己真实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能好好地用这样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看问题想问题,那么,我们离真善美就会越来越近,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充实。

【教后反思】

第一、选择精当的文本组合是群文阅读的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

1、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选文,要隐含孩子“心灵”、“品格”、 “科学”、“和平”、“世界”、“哲思”等贴近儿童当下生活及未来人生发展的多元主题。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兼顾儿童不同学段活动空间、身体、心灵、思想的一步步成长,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文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

如:四上《乌塔》一文讲的是:14岁的小女孩乌塔用自己的钱一个人游遍欧洲。教师请学生交流: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中外孩子差异”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乌塔之所以可以出远行,是因为中外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模式不同。由此,学生对自己成长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在这组群文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儿童发现的眼光,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和精神的成长。

2、以课程内容为线索进行组合。

阅读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教师必须教“课程内容”,而非“课文内容”。换句话说,透过课文内容要要能看出教师在教什么课程内容,这是当前阅读教学转型的实质性问题,也是群文阅读选文的关键所在。

第一,选择经典。一是经过几十年乃至百年、千年时间淘洗的名家名篇,使学生在人生的开始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储备;二是生活百科,包括科普短文、生活趣闻、国内外新闻,使学生在洞悉生活中捕捉智慧的灵感;三是精品美文或校本例文。校本例文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传递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和情愫,易于感受与理解为基调。这样,可以学生在真情实感的体悟中收获成长的力量。

第二,要有实用性。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或者穿插中学课标要求背诵的经典古诗文内容,既为有效地应对中高考,也为孩子们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文化根基。比如,(1)读整本书。以所选的课文为中心,向整本书拓展;(2)读作家文集。以某篇作品为核心逐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及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讲述性文字拓展;(3)接续联读。围绕一个知识点,阅读不同题材,甚至不同学科的文章; (4)横向联读。以某篇作品为中心,向同类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或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主题的其他文章拓展;(5)纵向联读。以作品的删节稿或修改稿为核心,从疑点、难点切入,逐步向原稿拓展。

第二、设计合理的流程是群文阅读的关键。

群文阅读一般操作流程:主题呈现——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

“主题呈现”是课堂展开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呈现同一主题内的多篇文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陈述选择的理由。

“阅读概览”是学生是自主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将文章全文读完,也可以因为在读的过程中享受不到乐趣而重新选择文章阅读。

“片段分享”即选择同一文章阅读的学生组成“文学圈”。这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尊重。

“精彩赏析”是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择展开“点”,引发学生的情感或思维向更深方向发展。这需要设置话题。话题是讨论的灵魂,要能激活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触动学生心灵。话题可以课前收集,进行预设,也可以课堂上临时生成。

“主题拓展”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

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决不止阅读数量的增加,阅读形式的改进,更是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告别单篇独进、深探细究的“内容分析式”阅读模式,让群文阅读走进课堂。

第三、课外读写同步跟进是群文阅读的保障。

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阅读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为孩子的一生奠基。“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们这些人,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梅子涵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改变,从阅读开始》一文中阐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曾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读书。英国政府曾创造性地将读书周延长为阅读年。日本文部省也将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美国联邦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学童读写运动以来,陆续提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并付诸实施。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政策的主轴,拨款50亿美元,希望在5年内,让所有三年级小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写,都是我们份内的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引导学生在体验和运用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部分 课例《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的评析与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题是《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从题目上看,是两部分内容,读和写的简单组合,实际上,是以作文为“本”的群文阅读。“作文”是基色,一而贯之的理念是作文即做人,即在对人性尊重的基础上,对生命个体内在热情的智慧引领和激发。

课堂理念来自于对新课标的领悟:好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服务”。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信仰的果实是爱,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是会因为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多样性而千变万化的。她要求教师在生命相遇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姿态,蹲下身子,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提供满足他们内心需求的服务。

服务就是创意,创意需要服务!

于是,课堂由起——承——转——合四环节自主生成:一是送礼物,引发“同心”对话;二是读文本,指导“阅读”方法;三是做访谈,引领“爱心”对话;四是做游戏,指导“创意”方法。

上述四环节一气呵成,其缘由是抓住了读写的本质——对话。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40 页。)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对话中才会迸发出火花;认识,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提升;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融合;智慧,也只有在对话中才会得到生发。

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而又开放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就本节课而言,“对话”顺畅自由,原因在于:

第一,对话以文本为中介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

课堂上呈现的文本有四类,是我本人写的下水文。一首辞《爱》,一篇散文《谁伤了我的王子》,一本专著的目录《成长,初恋般的感觉》,一篇应用文《“十佳教师”事迹介绍》。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我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通过“记者访谈”的形式组织交流,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对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再引导拓展阅读,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共鸣。

第二,对话以特定情境为载体感悟生命的撞击。

情感的共鸣,使师生处于同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心打开了,爱激活了,学生进入与自己对话的状态。他们向自己内心拷问: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她)真的那么重要吗?我该怎么做?学生复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语言自然如流水般自由流淌。

这是让每一个学生感受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受精神相碰撞的痛苦的过程。既是情感激发、意念升华的过程,也是作文的创意过程。

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一是创设情境。通过组织秒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的游戏活动,触碰学生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智慧引领学生入心、动情;二是指导“创意”方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立意”方法进行汇总,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最擅用最实用的知识方法,在最近发展区打通认知和思维的盲区,使语言和文字变得通畅。教师这样组织教学,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提供情感和知识上的“服务”,方法的铺陈、情感的触碰、认识的同化、意念的流淌。教师服务越“到位”,学生创意越丰富。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服务”呢?

《群文阅读与创意作文》只是一种尝试,还很不成熟,期待指正。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