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星星火光

孙彩文
更新于: 2018年3月22日 08:18

一星星火光

在暗夜里是如此温暖,明亮

那就是洪荒里的力量

读书

——王建彬

 

01 我是老师,我幸福(文/马永清)

周末午休醒来已是四点多,浑身轻飘飘的仍在延续未完的梦。洗脸喝茶,大脑慢慢的回复了正常,思想也得以舒展。拿出一本书,空灵如平静的湖无云的天,一茶一书一心境。神清气爽,全身舒泰。

打开电脑爬格子,尽管手生的很,但仍愿记录下这美好心境。

记得上班第一天,校长告诉我教毕业班语文。我是师专数学系毕业,但是喜欢物理和语文。班主任老师告诉我班级所在地和课程表。第一节课,惴惴不安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夹着课本。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穿着一件格子衬衣,一条浅颜色裤子,凉鞋,头发也有些长。诚惶诚恐的步入了教室。当时腿真的有些发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开始这人生的第一课。

学生们安静的坐着,他们也在审视着我这个新来的老师。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原来讲台这么高!我站在讲台上,俯视着下面的一群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他们是那样的纯净。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出来渴望、尊敬、期待。我的心瞬间安静下来。站在讲台我就是老师,而台下是我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小小讲台居然如此神奇。天地君亲师,我找到了师的感觉。

那时我的工资刚不到200元。我再也不是个吃闲饭的人了,回家我会买点菜,亦或给父亲兜里偷偷的放几十块钱。日子平淡而有韵味。

我的学生也在一天天的进步。我和学生一起读书,读那些清新婉转的句子。学生们成了我肚子里面的虫,我喜欢豪放的大江东去也喜欢婉约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喜欢华丽的荷花淀也喜欢土的掉渣的赵树理,学生们随着我的节拍,以我的喜欢为喜欢(此处真的想发几个笑脸),孩子们这张白纸被我涂的五颜六色。中考了。我们班语文成绩居然很好,那种小满足、小幸福谁都能看得出来。

当老师的日子平平淡淡,家无余钱,吃穿大众生活小资。上课如演讲,兴奋时眉飞色舞指手画脚,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感觉。看着学生们张张笑脸,幸福爆满。课下,跟同事们下下棋打打扑克,幸福悠然。那时没有查考勤的,全凭自觉。老师们没有职业倦怠都能安于工作安于生活。当然,当老师的还是琐事太多,今天这个学生的书被同桌撕坏了,明天那个同学被高年级同学欺负了,等等如此一些。从解决学生的小事慢慢也磨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判断事物的准确性和解决事物的合理性。自当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不忍把自己的心肠硬起来”,我从不体罚学生,我舍不得。跟学生处的跟兄弟姐妹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学生变成了我的孩子。至今,一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见到我,还跟我勾肩搭背,没有拘束。恬淡两个字能概括我前十年的一线教师生活。

后来去了小学当校长。自己当家作主了。

“给孩子管用一生的教育”是我的办学理念。坚守这份情这份操守,我的学校风生水起。

新任杨局长力推素质教育,更是给我的办学思想插上了翅膀。

我们的学校是全县最大的最美的,占地37亩,有花有草有树

我们的老师是全县最棒的。是从全县一线老师中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上来的

我们的晨读是全县最务实推进的,学生的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可爱至极

我们的校本课程是全县最成熟最有特色的,很多科目都有专家级的老师担任指导

我们的教师读书共同体是全县唯一的。我们共读共研共进

我们自己设计的校服是全县最漂亮的,靓丽风采

我们的校报、校歌、校徽、自编操在我们心目中也是全县最美的

我们的操场、乒乓球室是全县规格最高的

我们的录播室是全县唯一的

我们还有很多很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幸福是看到学生的进步,学生成绩的提高。可是我的职业幸福是:我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科学家、学者、官员,当他们在看见我时跟我说,谢谢您,我的老师,是您帮我奠定了人生的基础,是您帮我成为了一个优秀品质的人。

我是老师,我无悔无求。

【小洪点评】

读永清,如饮水到源头。当年的人物,在具体的场景中栩栩如生。一个数学专业的教师,第一走向讲台上的是语文课。没有抱怨,没有敷衍,而是充满憧憬和好奇,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千古文人墨客的情怀,在平平淡淡的教学生活中积累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学生的洞察。永清用了恬淡两个字来描写他对教育的体悟。恬淡是一种不失自我的境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怪不得永清的学校,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受。

马永清回复:在小学年头多了,都不会生气了。真的是这样。服从命运适应环境,活在当下乐在当下。

郑昌军说:真正的“恬淡”,是一种“超然”,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看眼前的一切,看得更明白,但自己不会受到影响。

彩文老师欣慰地说:读你,收获一份恬淡。好文辞好心境,好老师,好教育。自然流淌的音韵如晨风中的马兰,紫淡中裹着微黄,颔首闻到土香。如昌军所言,超然中站在更高,可以看得明白。

02 清明时节(文/马永清)

早晨应约醒来,洗漱完毕。每年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回老家,烧纸钱。

街上人影稀疏。假日的夜还没醒。勤谨的小贩已经瞄准了商机,在城管还未上班前摆好了摊儿,卖一些供品纸钱。摊儿前三五的人挑选着自己需要的商品,没有以往的熙熙攘攘讨价还价,也许人们的心思都一样吧——给仙人的祭品不打折

水至美为清,日月共生为明,所谓清明。

清明时节,或纷纷细雨或微微暖风,润了大地绿了大地。路边的柳竞相吐绿,枝条舒展飘摇,如烟如幕。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吐露芬芳。这些春的女儿们扮靓了世界。晃了人的眼

油菜花地里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小伙,在追逐在嬉戏。年少哪有愁。想起了昨天儿子在乌镇游玩给我发的照片。可是我想说,孩子,你可曾想过,爸爸没有妈妈了。爸爸心里压着石头呢,一压就是30年!

87年,也是这个春天。母亲得了脑出血。庸医杀人啊。按脑血栓治疗的,当发现用错药后一切都晚了。母亲在医院里躺了一天一夜,再也没有醒来。我跪坐在母亲身边,泪水就是止不住,哭了很多天很多天。谁的母亲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谁家母亲不是最慈爱的,可是我没了妈妈。(眼泪又止不住了,屏幕模糊)

母亲本是大户人家,姥爷是当地的财主,舅舅是县长秘书。也许姥爷看上了父亲的聪明,让母亲下嫁到一个普通人家。自我记事起,母亲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然后烧火做饭做针线活。童年的记忆,母亲勤劳而善良,与邻为善与亲为善,从来不跟人争吵,也从来不去姥爷家借东借西,哪怕是一个银元一个花瓶。我们家的日子平淡而有致。

对于母亲,我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也许母亲什么都没做,也许母亲已经做了全部。

三十年了。每年都在母亲坟前泪眼婆娑。念了三十年、哭了三十年。

*        *        *

回来的路上,想到杨老师入院多日,内心伤感。

杨老师说,病卧不能入寐,收德龙连日所发校园春景图。凌晨2点,他发群一句,“点破东风不是梦,方识正智满枝头。生命两端非二界,色身一转两袖空。”串起清明风景。

回到学校,我把“勇气村”的叙事打印出来,满满的10页,我读,也引领教师读。

士健老师的思绪被激活,想到她心中那孤单的蓓蕾,不禁一口气读完她的叙事。

代士:特岗的风

师范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梦想,终于在毕业后走上教师的道路。09年特岗教师的大风,把我吹到了献县。我是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到岗后并未如我所愿教美术,在农村特岗一猛子扎下去,竟然教了几年的语文。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农村的特岗生活虽然艰苦些,自己却是苦中做乐。有时语文课上,我会结合绘画,将板书书写得别具风采。这样的目的并不是显示我会画几笔画,更多的是我要让孩子们在语文的课堂上感受到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大自然的美。也曾有时候,我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画画。有人曾问我,这样做值得么?我只是淡淡的说一句:“我只想让他们的记忆里有快乐”。

农村的学生不都是勤奋的,他们的思想意识里,更或者说是他们的父辈思想意识里,是上学无用,不如早早退学打工挣钱。因此在村里,尤其是初中阶段,辍学的现象比比皆是。09年刚上班没几天,临班的学生辍学了,我和他的班主任得知情况后,跟着放学的人流,几经周折找到了学生的家。苦口婆心劝说着这个家境还算不错的男孩和他的家长。最后男孩家长答应让孩子重返校园,我们心里竟然闪过淡淡的幸福和快乐。在回单位的路上,天色已晚,迷茫中中,我俩还是迷了路。最后还是在热情的村民指引下,安全返回单位宿舍。

学生迷途知返的结局是让人高兴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这样。转年来接手的班级里,也有辍学的学生。相同的做法,我依旧以我热忱的心,怀揣着满满的信心作家访。沿着崎岖的道路,骑着自行车到了距离学校十几里地的学生家。可是,最后我们相见的地方是工厂。学生出来的那一刻,我哭了。“你才多大呀,现在好好学习,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这是我家的事情,不用你管”,没等孩子说话家长先开了腔。他生硬无理的言语让我无语。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内心的冤屈,下了自行车,蹲在路边哭了很久。眼泪不仅是流给自己的,也是留给学生的。相见虽然短暂,但是我能从他那惊讶的眼神里看得出,他辍学是家长所逼。我不是救世主,我确实不能参与所有的学生家庭。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和学生相处的每一秒,我要尽心去爱护他们,这份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师生之间的爱,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农村特岗生活的磨练并没有削弱我对教学的热情,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的生命,终究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我愿意一直这样爱着他们。

2015年我来到了第三实验小学,这是我生活的新起点。我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单纯善良的孩子。他们精力充沛,有着天马横空的奇思妙想。在我的美术课上,他们用色彩、用线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王国。有时候他们的喧闹也让我着急烦躁,那时我便会对自己讲:孩子本应这样,不哭、不闹、不笑、不跳的,那是木头!就这样,一闪念的焦躁瞬间消逝,我们的课堂,就在浓厚的、热烈的氛围中度过。当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也会由此而产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在偶然的一次美术课上,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学生,他叫王鸿图。他趴在课桌上,低头干着自己的事情,对我的所有言语不屑一顾。当我走近他的时候,他猛地抬头,用避讳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走开,我要画画。”我笑着对他说:“行,我可以离你远些,但是你能告诉我,你要画什么吗?”男孩说:“我-要-画-摩-天-轮!”他一字一顿的告诉我。于是我鼓励他画,出乎所料,竟在我指导学生作品转回来的时候,他居然画好了。大大的圆,上面点缀着一个个正方形,这些形状很有规律,甚至可以说是出奇的有规律。我站在一边对他的作品予以肯定。可是他并不买我的好,依旧我行我素,继续他的绘画。顷刻间,满满的一张纸上,是一圈圈颜色多彩的正方形。颜色越来越多,正方形也越来越多,最后,他的纸让颜色浸破了。于是他接着用反面画,反反复复,一直低头画。仿佛整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和他无关。

我摸摸他的头,他居然回了我一句:“不要碰我!”那一刻,我是惊讶的。旁边的一个孩子,很友善的和我说:“老师,别理他,他是傻子!”这一句话不要紧,这个男孩居然大声说:“你们都是坏人”!我笑着和他说:“那我呢?”“你也是坏人,我要踢死你!”我见他的情绪比较激动,赶紧安抚。慢慢的,他又“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创作了。课下,我听他的班主任讲,他是自闭症。我心里不由的难过一下。我心想:我要了解他,了解他的背景。

后来,他的妈妈来过学校,也是在我的美术课上,我们相见了。孩子们都在画画的时候,我走到孩子身边,对孩子妈妈说:“看你儿子多棒,画的真不错!”他妈妈笑着说:“他可喜欢画画了,在家里几乎每天都在画。”我紧接着问:“可他为什么一直画摩天轮?”妈妈一下子就流泪了,我有些慌,笑着对她说,我只是好奇。孩子妈妈说:“他是自闭症,天生的自闭症,他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喜欢画摩天轮,也许他看到过,觉得好玩吧。”“这种病可以治愈吗?”从他妈妈的话里我得知,他们一家曾经在南方,幼儿园之前她并未曾注意过孩子的举动,到了幼儿园之后才逐渐发现的。曾在上海治疗过一年多,但不见起色。为了孩子,她放弃工作,陪护在孩子身边。

我也是初为人母,从她的言语里看得出她生活的无奈,和骨子里那份执着。我想,自闭症应该有根源吧。为此我特意咨询了一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专家,认真研究分析问题,并记下“治病”策略。果不其然,和心理专家说的一样,病出有因。我和学生家长倾心交流了很长一个半小时,谈话间,她又哭了好几次,我能做的只是为她拭泪,并宽慰她。告诉她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问题孩子,我也不会把学生当问题学生,平常心对待,家长老师共同努力,他或许会好起来。在那以后,我对这个孩子关注就多了些,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他快乐些,至少在我的美术课上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去别的班级上课,课下我回到办公室,就见他在哭,几个老师围在他身边安慰他。他见到我之后,立刻紧紧搂着我,哭的伤心极了。一边哭一边说:“美术老师,有人欺负我,打王鸿图了。美术老师,你去打死他们。”我蹲下来,一边给他擦去眼泪,一边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他阐述不清,只是一个劲的让我去“打死”他们。我去了班里问明情况,并告知他们,王鸿图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我们在一起就是快乐的兄弟姐妹,全班同学笑了,并和我保证不再欺负他。

每每回想王鸿图伤心哭泣的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我的孩子,他在最无助的时候,想到了我,选择信任我这个外人。我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妈妈,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我能做的就是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现在,美术课上的王鸿图能够听进我的话语,也能绘出一幅命题作品。

时常,我换位思考,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定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假如我是他,我也需要更多的爱。既然我不是他,那么我就要给他,给他们“小我”所需要的大爱。孩子们选择相信我,那么我也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是一棵棵蓓蕾的幼苗,倾我之爱,助其绽放。

一年级的孩子是人生的起点,他们没有好差之分,因为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对人对物都会纯良面对。教师也应该回归初心,让爱相伴他们,共同幸福快乐度过这六年时光。

“纯良面对”、“回归初心”这不是母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吗?小洪老师不也是吗?病卧床榻,每日跟进点评叙事……一日十页纸,这是多少文字?

打开窗户,焚烧纸钱的味道飘进来。

一份悲悯涌上心头。

03 读书和跑步(文/马永清)

读书和跑步已经是记忆了,20年没有读书也没有跑步。

记得高中时,每晚下了自习,几个相好的同学出校门一直向北跑,跑到大堤然后折回来。一大圈,四公里。夜色浓郁然心情舒畅,一天的疲乏跑丢了,第二天醒来神清气爽,前一天有什么不会的题,马上有了思路,如有神助。偶有一日不跑步,顿感浑身不自在,难以入睡,第二天也是无精打采。一直坚持到大学毕业,节律、纯净、健康。

步入花花世界,花花世界花花心。

名和利似乎成为永恒的主题,一边上班一边经商,俗心俗念成了主旋律。20年,结交了无数的商贾、无数的权贵,也结交了无数的江湖人。自觉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游刃有余,于是抬起了头、闭上了眼。

感恩15年的冬月。

那年去福建参加骨干校长培训,同组九位老师去晋江基地校参加影子培训。城际动车上,大家隔桌而坐,平等的心、平等的人、平实的语言,心无芥蒂,海阔天空。一刻钟后,也许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或许是对知识的敬畏,我被对桌大姐的话语吸引了,她在谈“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

后来了解,她3岁开始读易经、读论语、读大学、读中庸。她当过校长,现在正在引领全县大阅读,引领全省教师网络共读,做城乡统筹叙事探究。我们都知道,河北教育看唐山,眼前的她是唐山教育的名片,不得不被面前这位身材、容貌姣好的唐山大姐所吸引。

一路上,我们聊当今教育弊端,聊教育改革方向,聊学校管理,聊授课,聊引导老师心灵成长,也聊了我闻所未闻的“词刺激”。我听得云里雾里,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清晰地呈现。我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第一次感知到了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理论的博大。

这个人就是孙老师,我的彩文姐。

动车就要到站了,我说,我现在站在了门口,向里望了一眼,被里面的精彩所吸引,我向往里面的世界。我还说,我彷徨、我无措,怕进去了却不能修成正果,还会丢失了现在快乐的自己。彩文姐说:“我就是坐在最后一排等待着给你开门的那个人!”

在晋江实小活动了一周,伟大事物、名师、名校、悖论、格物致知——彩文老师嘴里的概念如一根根线在拉着我,前行?还是徘徊于门前?

培训班活动结束后,我被彩文老师拉进了河北省读书叙事专家群。群里有北师大吴国珍教授,她对教育的孜孜以求让我折服;还有杭师大杨小洪教授,他的博学和东西贯通更是让我钦佩;还有昌军老师、晓蓉老师……校长们、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激起我的斗志——我勇敢地迈进了“门”。

每天,早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专家的聊语和叙事打印出来,细细研读。日子一天天过得充实,我在不知不觉中实践着,在叙事中成长着……

教务主任说:校长从培训回来像变了一个人,教研发言特有专家味。

老师们说:校长快给我们传授秘诀吧!

经彩文老师推荐。我在网上买了《教学勇气》、《U型理论》,成立了教师读书共同体。我亲任主任,又专设一个副主任——代士健——一个很有灵气的老师。

两个月的努力,读书共同体初见成效。

士健说:经验决定宽度,理论决定高度。大部分老师进步飞快。

代士健已经取代了我的位置,每天引领老师共读。李楠楠老师、张芸老师、王霞老师,也是一步一个台阶。读书让我们了解了“伟大事物”,“自身认同与完整”让我们与教育同呼吸、共命运。叙事交流更是注重实践,教师、学生、文本三元一体,知识自然生成。

读书,占满了我的八小时之外的生活。通过读书“结识”了一些平时需要仰视的专家学者;读书也让我激起了一帮老师的热情;读书丰盈了思想、圆润了眼前的世界。感恩读书!

前几天天气无常,终日的劳累终于吃不消,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免疫力下降,问我是否运动,我默然。

跑步又再次回到了生活。

读书启智、跑步健体。

一个月下来,在彩文老师的“专家群”我有了交流的资本。

我们开始哲学对话——聊人生的“度”,解读U理论。

于是,“爬”的教育发生了。

*        *        *

事情是这样的。

学校组织歌咏比赛,孩子们站累了,我让他们坐在草地上。发奖时,参观队伍中,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爬着到台前来看……旁观的家长开始在后面,渐渐的,也走到前面呈半包状,围在自己孩子身边。操场上,其乐融融的笑在草地上绽放。我也抱起孩子,笑着……

家长们说:校长真善解人意。

我在想,孩子的发展是自由天性的释放,我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成就这种自由,这是教育的“度”的问题。度,我理解就是一个“段”,不是一条线。就学校的制度而言,规矩是严苛的。有了度,制度就有了弹性空间,好调控。

今日,读《教学勇气》第三章第一节,度,在帕尔默看来,是悖论的张力。他认为:悖论是整体地把握对立面的一种方式,是创造某种保持我们警觉的电荷。这种创造性张力“既包含了开放性也包含了界限——界限是由一系列清晰又引人人胜的论题构成的,而开放性来自于以反省思维方式探索这些论题。”我似乎有些开窍,又朦朦胧胧,于是和彩文老师开始了对话:

我:度,比规矩容易化掉自己想做的事儿。

彩文:规矩,是外在的,是强加的,没有主体在。像你所说,如果是一条线,就成为不能越的雷池。度,是弹性的空间,是学习场域,在这个场域里有自由,可以天马行空。

我: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不是用一条界限就可以规矩的,教育必定是在一个场域发生。,

彩文:在场域里,要学会用“度”去把持,把持自我之中孩子的“度”,再用孩子天性去衡量我的“度”,这两个度融合而形成教育的场,有边界但又无限广阔。这个边界不是我们老师自己,是能包容“我”和所有的孩子。

我:我自己的边界呢?怎么打通?

彩文:和孩子融合,孩子在我的圈,我在孩子的圈。触摸到自己的边界,把它无限放大。

我:我这样理解,比如在课堂里,老师的意志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老师的意志与学生的意愿重合,意志力会变得很强大。老师的意志要放在学习的场域,让孩子尽情发挥、尽兴发挥。

彩文:是的,比如到操场上,场域发生变化,转化成更大的圈,所有孩子的天性可以自由释放,这时,和学生的初心是差不多重合的。这叫同心圆。

我:同心的原点是什么?

彩文:是原初的那个美好,是想见到的那个愿望,其实就是孩子的童真。老师只有放大孩子的“圆”,才可以让自己的圈越来越大。自己的圈越大,包容的孩子越多,包容性越强。这是强健的教师自我。

我:强健的自我,内心是有力量的,可以不断融合学生而扩大自己的边界,这是唯一的让自己变得更宽阔的途径。我校有一位总有“问题”出现的老师,她的学生要么打架,要么磕了碰了。可是今天我被她感染了。歌咏比赛时,她看到孩子在台上唱歌,一首国歌、一首校歌,孩子们唱着,她在台下抹眼泪。她说,她是为孩子高兴、为孩子激动,是被孩子们的激情、真情所感染。她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但客观来看,她的孩子课间会追打,会被桌角磕破头,教室地上会有脏纸,孩子上课会不守纪律。这些,如果在以前,我是不能容忍的。

彩文:记得在晋江实小曾提问校长:二年级数学课,老师前面讲,一个学生站在窗口向外张望,两个前后桌的学生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而老师并不维持纪律,她为什么就受得了呢?在北京景山学校的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情状是,在识字课上,老师板演的时候所有孩子手里的铅笔举起来,笔尖朝上,学生的手和眼球随着老师笔尖的行走而转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场域,表面看学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但根本上,都是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正中央。晋江实小的学生在规矩的课堂有自由,景山学校的学生在自由的课堂训练规矩。这就是“度”的把握问题。自由不是放纵,规矩不是约束。你刚才所说的老师,她的眼泪是“情动”,而“磕破头”、“望窗外”是情背后的“存在”,你的“包容”使你们——校长、老师、学生融合为一个圆。关键是还需要找到圆点——“度”。

我:老师的“度”不把握好,孩子会磕磕绊绊,会出现课堂的不和谐。这是教育的细节缺失。“向与真正的学习伴随的惊喜开放,向由探索精神导引的许多路径敞开。”学习组织就能帮助我们发现通往我们生命内部真理的通道或障碍。度,说到底是“庸”。《尔雅》曰,庸,常也。庸,是无为的需要,是不易。中庸是执两端而行中,是动态的“度”。

彩文:说得好!西风东来,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和我国古老的哲学智慧融会贯通了。你的孩子在操场上可以自由地坐、自由地爬、自由地笑,这是你的包容心。歌咏比赛,一年级的孩子站久了,你允许他们坐下,发奖时,一个孩子爬着到发奖席的桌子底下,盯着自己班的同学领奖状,你说:多么天真可爱!你的孩子家长参加活动,开始在学生后排列队,渐渐变成半包围,最后站在自己孩子身边,你看着家长笑,家长说你善解人意。这样的“真”是度,你有——“允许孩子爬”这既是“真”教育,也是教育的“真”。

我:度的把持是学习。学习是知情意行合一。彩文老师的“三圈理论”是教师、学生、学科共同建构,包容所有孩子的天性。我这样理解可以吗?

彩文:爬的教育,就是触摸孩子的初心,也就是找到圆点,这是U理论的核心:沉潜。

以上这组对话,是彩文老师整理了我们的通话录音后发给我的。现在读来,觉得自己的思维阻隔被打通了,理性和感性顺畅联结。而平时我是不善于这样思考的。我惊诧于对话的唤醒力量,也被这种资源积累方法所折服。难怪彩文老师每天能发群叙事万余字,而我迟迟不敢落笔,一篇千余字叙事要一周时间,还写写停停。

彩文老师让我把《U型理论》、《大学》与《教学勇气》对照来读,并用对话的方式梳理叙事。渐渐的,我的心被打开,每晚捧着书可以两个小时不动窝。我对“U理论”有了自己的感悟:向下连接原初的体悟,向上连接伟大的事物。上浮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度”,像爬楼梯或登山。我校“励行三个一”,由励而行、由行而励,原初受《明诗纪事甲签·周祚》“诚以惜时不如立名,慕德不如励行”的启发,而今践行,发现励行的真正含义是天人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圆融的自觉修养。正如朱熹《中庸章句》子思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励行三个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心会吸引伟大事物而被照亮,自觉、自然上升,提高心性。

说到底,度,是一层窗户纸,是觉知事实的真相。这个真相有助于任何教师领悟自己的自我和构建教与学的空间。帕尔默提出六种融入到教与学空间中去的悖论张力,是最恰当的“度”:

1.这个空间应该既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

2.这个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4.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

5.这个空间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智慧作充分的支撑。

融入当下场域,接近真相,接近真理。

接近真理的人善解人意。

善解人意需要开放,需要相遇。

我喜欢做善解人意的校长,这是我的自身认同。

【小洪点评】

当下的警觉让我学习用“爱”观照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我们需要一个比“亲亲”更具包容性的“度”,来证实教师、与学生、与学科,与人、与自然,或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具有意义。

这个“度”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

“耐心地对待心中所有尚末找到答案的问题……尝试去喜爱矛盾本身……不要急于作出决定,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并不能得到答案——关键在于去经历一切。”舒马赫的话帮助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当我们尝试整体地把握悖论时,所降临的那种张力并不是要固执地把我们撕裂。相反,它是想让我们向比自我更强大的力量敞开心胸。

04 学习于共同体(文/马永清)

王霞老师在群里问询“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就今天出现的学生问题开始讨论:

我问:顾不过来每位学生?我很吃惊。我们怎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王霞说:我是在想,是成绩重要呢,还是关注每个孩子重要呢?

彩文问:关注孩子,对于你指什么?你在关注什么?因为什么关注而对成绩产生怀疑?

云说:我觉得我们都一样,心中有个天平,时而偏重这边,时而重心在另一边。

彩文说:到关键处了,你在关注分数的时候,想到的是谁?而在关注孩子的时候呢?对教师自己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倾斜于谁?还是同时关注?当关注分数的时候,孩子是怎么丢失的,如果没有孩子,我们的教育是怎样的?关注孩子,同时关注自我能否成为现实?我们相信,当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如许多教师那样——摆脱困境的惟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我们读一读帕尔默:“面对教学中的困惑,我们须知难而进而非逃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体地协调,这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自己的灵魂,更是为了爱护学生的心灵。”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分数是什么?

在彩文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进入叙事探究阶段。她把“勇气村”中以往的记录发给我,我被杨小洪教授的话语感染了:

杨小洪杭州 09:41

一早起来就读到昌军的评述和彩文的倡议,群里互动的层次不断提升,知与行,线上与线下、相互引发,展示了读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的读书,才会让我们不再成为一只呆呆的书虫,而是从书中寻找自己愿意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真理,并在自我承担的践履中向自己和世界证明主观主义真理的力量,在证明中让自己平凡的生命获得一种不平凡的意义。

杨小洪杭州 10:28

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彦超的坦诚。他说:“我以前是非常瞧不起老师的,就把教师当成一个职业,为了生存曾有过缺失尊严的“坚持”,不得不坚持,为我自己的生存坚持。那时没有多高大的梦想,试着跳出来。后来发现教师还可以,就留下来了。如果职业本身不能给予人尊严、成就感,那么很难对这个职业产生爱。”

杨小洪杭州 10:51

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份真诚、坦率、激情、智慧,就像山谷里的呼唤,会激起群山的经久不息的回应。在对话中,竹子被彦超的坦诚所感染,开始从对过去的反思转向对自己当下生命状态的审视。她开诚布公地说:“我本来日子混得好好的,都怪这教学勇气。我都混了很久很久了,麻木了很久很久,现在该怎么做啊?”昨天夜里,在群里读到竹子的这一番言语,真的很感动。还记得她初入群的努力:先是听了清风老师的介绍,好不容易找到群的联系方式,然后经过许多周折入群。进来后,没过两天,就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第一章阅读的分享任务。她当时说,入群好辛苦,一定要好好珍惜。第一次分享的时候,她还陷在客观主义真理观的束缚里,我试图唤醒她个体经验的问题,她尚且听不明白,还是按照文本的行文做词语的转译变换。她当时感觉到十分挫败,觉得自己的话,一写出来就与本心相左。记得当时默然也是如此,两个人惺惺惜惺惺,相约不能毕业就一起坐群里的冷板凳。

我在思考:什么是叙事?怎么叙事?叙事研究怎么做?太多的疑惑,我希望有人来解答。

找到昌军的发言,他说:

这群里有好多专家,比如李恩华、李晓蓉、王璐老师等。还有很多我不了解的老师,比如北京的多数老师都跟着吴国珍教授做了十来年叙事探究,而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的多数老师也都跟着彩文老师做了多年的区域城乡统筹共同体,其主要方式也是叙事探究。

我是纯外行,知道吴老师、彩文老师做的事情,但我本人学习不具体,也缺乏实践操作。瞎说几句供参考:

叙事探究的前期准备,首先是内容,你先要准备好。可以是整篇叙事,也可以是提纲挈领,因为在场域中你有足够优秀的表达能力。

其次是参与者。如果是在咱们群里分享,这就不用准备了。如果想辐射你工作范围内的学校教师,就要提前确定人数和人选。

第三,需要为事后总结梳理做准备。自己能完成最好,否则起码提前确定一两位老师负责此事。毕竟大家希望将活动及其成效延续下去。在不断的梳理总结中,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按照昌军的说法,我们开始尝试共读《教学勇气》,网购了10本,分给老师们,还建起了老师们自己的微信群。

我也拿起闲置了20年的笔,开始写第一篇叙事《我是老师,我幸福!》

彩文老师第一时间回应了我:

从福州归来,我读懂了你的笑:像榕树的根,在阳光下舒展着,联结着树冠和土地,而且深埋在土里。

你的笑,是蹲下身子。自然流淌的音韵如晨风中的马兰,紫淡中裹着微黄,颔首闻到土香。如昌军言,超然中站在更高,可以看得明白。

你的笑,是饮水到源头。一个数学专业的教师走向讲台上语文课,你没有抱怨,没有敷衍,而是充满憧憬和好奇,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千古文人墨客的情怀,在平平淡淡的教学生活中积累自己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学生的洞察。

你的笑,是世外桃源。你用“恬淡”两个字来描写自己对教育的体悟。恬淡是一种不失自我的境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怪不得你的学校,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你说,我的整理于你而言如拨云见日,空灵无我、无它,又万念汇集。你总是这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当我们尝试整体地把握悖论时,所降临的那种张力并不是要固执地把我们撕裂,相反,它是想让我们向比自我更强大的力量敞开心胸。

读你,这一稿与前一稿相比,增加了叙事的成分,过去的视角与当下的视角形成了对话。你在不断前行,以前诗意浓浓,但失之于跳跃,于是就趋向于用尚未融汇贯通的概念去弥补,又失之于牵强。如今加入了叙事成分,诗意依然,但不再跳跃,当下视角与过去视角对话,概念在叙事和对话中逐渐贯通。希望在你的文字里,有更多当下情景的叙事,而不是沉浸在对过去的反复述说。当下的叙事,能够给诗意提供一种理解的背景,也容易在叙事中打通概念间的壁垒,为自己的直觉不断开辟前行和提升的道路。其实一直很想说,如果群叙事不仅有我个人的视角,而且还有你、晓蓉、默然、竹子、昌军等群中所有同仁的视角,那么我们的网络读书才会更深入本心,我们的对话就可能成为与伟大事物相遇的旅程。

世界是我的表象。我们每个人不管看到的是多是少,都具有任何他者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每个人的叙事,其素材就是我们在对话分享和聆听中内心感悟最深的那些片段。这些片段,对我们的自我认同,有着重构并让它更为完整的潜能。这种潜能,如果不在叙事中加以觉察、玩味、关联,就会很快沉入无意识的底层,我们就会错失重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我的良机。记得小鹿曾经说我:“羊羊羊没有私心,带着一群老师读书、解惑、修炼!为什么呢?”杨老师当时做了这样的回应:“小鹿所说,其实大谬。羊羊羊之私心,其大无比,其大无边。无边,故人无以知,以为无私。”如今与你的文字对话,给我提供了“无边”的契机。

大家在读我每次上传的群叙事,想必能感受到我内心在群对话推动下的波澜。这种波澜,是发自自身认同最深处的力量在涌动。一次次与世界、与他者的对接,我在重新认识自己、重构自己,这是一种生命意义的探寻。用开放的胸襟感知世界、理解他者的努力,让我的本心摆脱积习形成的冷漠,让理性变得更加柔软,心灵变得更加生动机敏。所以,我全身心地投入,其首要原因是对自己心灵健康的责任感。因为封闭的自我必将陷入冷漠、麻木、哀怨、枯萎的恶性循环。而开放、对他者的信任、关注、对话,将让每一个个体心灵进入到勇敢、觉察、激情、承担、使命的善的循环。

真的很感谢这个群,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

走在与大家共读的路上,我从最初的直觉捕捉、概念图开始,经历了文本分析、对话评述的探讨。如今在群叙事探索中,我感受到一种吸星大法的力量。它让我走出了依旧带有浓重个体局限性的感知和表达,开始把每一个同仁的视角和智慧融进自己的视野。从叙事看群对话,我建构的不仅是自我的意义,而且还有群的意义、教育的意义。

感谢大家一路同行,希望大家开始自己的群叙事,并在叙事的努力中重新发现自己。

从《教学勇气》第二章的观点来看,这群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帮助我们消除了客观主义真理观给我们带来的自我封闭的恐惧文化,把多元性和冲突当作建构我们自身认同达到自我完整的资源,使我们有勇气回归到生命生生不息的本性,并由此出发与已知的事物相遇,将我们自己沉浸在客体的世界里,而不是自我封闭在书本对客体的有限描述里。

由此,我们可以回到杨老师在阅读第二章时建构的概念图,来梳理克服恐惧文化的几条路径”:

认知方式的转换。

与他者的正面交锋和由此结成的学习共同体、生命共同体。

服务于年轻人,更新自己的生命。

彩文老师的回应,每次都充满激情和独特的认知视角,这样的引领,我愿意像阳光一样照耀我们每一位教师。我想聘彩文老师为我们的专家顾问,参与我们的叙事和常规教研。她答应了。

于是,在彩文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建立了“托起明天的太阳”读书共同体,带领老师们共读《教学勇气》。老师们读书、叙事、探究,与自己、与学生、与他人、与世界相遇。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