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进入U境

孙彩文
分类: 创意写作
更新于: 2018年4月5日 17:37

下雪了。

四月的雪如我此刻的心境,柔柔的,冷,一阵风就化了。

雪,化作了水。

一滴,仅一滴,从心底涌起,从指尖涌出,清清的、亮亮的,泛起大地的回音。

梦华@我: 孙老师,谢谢你这么在乎我这个问题学生。

密哲回应:李姐很勤奋,是我学习的榜样!

联接群信息,和梦华、密哲相遇,其实是与我自己相遇。仿佛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和挣扎……此刻,不是共情,是清明,明白“剖析恐惧”本身是在谦卑地学习。或许,是这个“清明”日子让心更加敬畏。深深吸一口被雪融化的“纸”香,仿佛听到天堂的声音:带着问题走,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杨老师在说……杨小洪,杭师大哲学教授,他有恩于我和密哲、梦华。他种下无数勇气种子,走了,就像那片雪花。我该用心回应,和杨老师、和梦华、和我自己。

梦华:

还记得杨小洪教授为你和我做的“双贯图”吗?你的成长经历、我的成长经历,比对梳理,成长的路径一目了然,那是一个U型路径。

我找到了一封邮件。2017年03月28日 00:48,我和北师大吴国珍教授有过一次对话。她提到了您,说:感到李梦华是真有灵性,对教学勇气领悟很深。那时,我遭遇极端情绪干扰。吴老师用您“复归自身认同与完整”的经历鼓励我。她说:“遭遇极端情绪时,安全无恐惧氛围鼓励开放内在空间分享,可以复归自身认同与完整。”回想追随吴国珍博士走上“心灵突围助益制度突围”的公益研修之旅,在U路上“复归”的感觉是美好的,是高贵的,尽管并不都是甜美和润泽,甚至也有畏惧和退缩。现在看来,不仅是您,我们大家遇到的“问题”是相通的,有的可能一时难以解决,但,这种美好的感觉在,相信能走下去。

还想谈谈吴老师和我对话聚焦的另一个点:课堂“伟大事物魅力”。

您之前有提到,大家问询密哲老师指导“写游记”而只完成“写景”部分,您不知道怎样“解释”了。我在想,您“问题学生”的想法一冒出来,我应该怎么“回应”?您,也把我难住了。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问题”、“问题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被质疑的问题,”这些是什么?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问题背景无疑是成长最好的养料”的话。这就是,不同层次的“U境”出现了。老师们看到的、你看到的、我看到的、密哲看到的、学生看到的,我们大家遭遇到的问题情境,一样吗?

相信,您此刻内心是有答案的。我也相信密哲是在给我们导航。

密哲的思考一定是有依据的,因为她离学生最近,也一定离那个叫作“目标”的东西最近。或许她课堂呈现的不是捷径,但一定是学生必须经历的“认知路线图”,也一样是“U”径,因为学生们各有自己的“问题背景”。我猜想,密哲了解学情时,与预设是有偏离的。她也清楚地知道,她和学生不能分离。她、学生与《大系》不能分离。想象一下密哲的课堂教学,我没有在场,只是回来听大家聊。密哲留给学生的仅仅是“如何写景吗?”,难道不是“北京四季的色彩吗?”如果我是学生,我多么渴望“游”北京的春夏秋冬,而不仅仅是去看看天安门啊!写游记的方法很多,能激发“游”的欲求,知道用“色彩”留住这份热情的老师,密哲是少数中的少数了。

还想问询您,像我,我们,跟进毛教授关于“发现法作文”的研究,为了什么?

您不用给我答案。我自己心里清楚,无论飞翔者、领跑者、跟进者、观望者,如果体验单薄,根本谈不上传达一线被传统“仿写”式作文禁锢,也在被带入、也经历勇气更新的成长历程之意义。这固然是您的体验分享能触动我,也一定能深层触动教师们的意义所在。您是先行者,您的“问题”资源源源滋养大家,力量源头一定是您自己——自身认同与完整。吴老师说您有“灵性”,我很羡慕!感恩您直面“问题”的挑战,虽然目前还谈不上坚持不懈。相信,内在的勇气和热情,能支持我们继续行动。

我想可以就此罢笔了。梦华当下遇到了问题,女儿高考,需要她照顾;自己身体欠佳,不能劳心。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次天桥入校活动带给她的,老师们问到密哲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问题,梦华现场不知如何作答。

密哲的回应跟了进来:“有人能质疑我的课堂我很开心,希望大家多指教!”

她发来自己正在整理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中的一段话:

2015年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寒冷的冬夜》第18题: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此题考查了环境描写的作用,可见“环境描写”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写作部分的目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河北省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科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实际上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初三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写作训练都不够重视,六百字作文中没有一处环境描写的情况并不鲜见,学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捕捉。不少教师在做写作训练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却忽略环境描写的写作指导,学生写作时也不注重环境描写。学生作文缺乏独特的感受缺乏真切的体验,达不到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求。该课题研究的是指导学生“环境描写”的训练,真正让学生感悟身边的环境设身处地去感受去表达,从而达到杜威所认为的“从做中学”这一实用教学,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2016年的课题研究概述,这几天在做结题报告。

我认为怎样写游记应该从景物描写入手,比较贴近学生。因为这个训练对初三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就我所了解的初中教材里没有典范的现代游记散文可供模仿。所以当时的构思是:用词、连句、成篇。会写景,完成篇章也就水道渠成。授课时的确和备课时不同,有所调整。

以上是我个人感触,孟华姐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45分钟呈现什么,留下什么?更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内心喜悦,大家内心的指向是一致的,密哲的研究视角为《大系》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大系》的目标从三个方面设定:感受力、认知策略、写作智力,一共包括9个要素。教师设计自己的学案,取什么?舍什么?目标点如何定位,发力点在哪里?大家茫然。

我即刻回复:

密哲确定目标点的方法是两个结合:结合课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很显然后者是着力点。很清晰了,密哲在课堂中抓住了基点:从景物描写入手;呈现了一个拐点:描摹色彩;生长点是:用词、连句。作家杨红樱说过。“会写一句话就会写一篇文章。”密哲老师的课堂,看似小学一年级的训练任务,在初三课堂呈现,真的需要一种勇气。这些,看似简单的写作能力点是学生多么欠缺的呀!欠缺不可怕,我们可以补,失却了呢?是不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姜发艳@孙彩文 :太到位了,起于基点,发力于拐点,突破堵点!这样的作文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孙彩文@姜发艳:堵点!大开!

姜发艳,是刚刚入群的专家教师,是全国名师大讲堂推荐的。看看她的简介吧!

姜发艳,重庆两江新区金溪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重庆市教科院兼职研究员,区级“身边好老师”,区级骨干教师,多次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20年语文一线教师,连续15年担任宏志班(特优班)语文教学,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多次举办专题讲座,如“中考作文素材积累”“生活化作文教学”等专题讲座均获得很好的反响。所带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多次位居全区第一,指导学生征文多次在国家级、市级获奖,指导青年教师陈凤在重庆市第六届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指导青年教师袁艺丹录像课比赛获市级一等奖。带领教研组开展“品诗歌之味”古诗主题研修、“统编教材名著导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课题研究、“书香金溪”阅读计划实施策略探究等教学研讨活动,所带教研组连年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2017年下学期用文言文为学生写期末评语,微博、网易、新浪、腾讯等多家媒体发表、转载。

近年来,多次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大赛、演讲比赛、普通话大赛,所获奖项如下:

2003年3月,“知我开县,爱我开县,兴我开县”演讲比赛一等奖。

2005年10月,执教《安塞腰鼓》获开县“首届青年教师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特等奖。

2005年12月,执教《天上的街市》获重庆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竞赛”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06年6月,开县“知党、爱党、颂党”演讲比赛一等奖。

2006年8月,重庆市“知荣辱,树新风,思发展”演讲比赛一等奖。

2007年10月,执教《桥之美》获九龙坡区第三届“九龙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010年2月,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一等奖。

2015年10月,执教《我爱我家》写作指导课获全国“绿色课堂杯”现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2015年12月,九龙坡区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特等奖。

读罢,眼前呈现的,是教师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艰辛而丰富的历程。

重温帕尔默(1998)关于知识、学习、教学的论述,结合与梦华、密哲的对话,看到教师发展的一个崭新景象︰学习是心灵和思想重新融合的旅程。有一个新的发现,在知与行不谐调一致的情况下,学习仍可不断发生。知行合一既为一整体,而知与行的脱节,比如梦华不能回答对密哲课堂的质疑引发反思,走向对话,可以使更多人有机会,重构课堂的情景因素,更好地理解《大系》知识体系,激发共同体的学习伙伴发挥领导精神。这个领导者由梦华转向我,之后是密哲,接下来会引出发艳后续的学习思考。共同体学习的意义,因而深植于追求教育目标的能力拓展上。

检视走向对话的共同体学习之旅,寄盼更新的领导理念可引出参与者之间对话产生的学习U径,进入安全无恐惧的氛围,更深入地理解发现法学习的意义和对知识的追求。

我们已经站在了山脚下,这座雪山,值得往上爬!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